基于城市繁荣的夜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陈雨彤 张子茹 王奎 白义 魏舒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雨彤 张子茹 王奎 白义 魏舒怡,. 基于城市繁荣的夜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 中国经济,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23.
摘要: 夜市是当代中国城市夜经济的起点,是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的产物,对繁荣城市晋级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文章通过结合多篇夜市经济的相关理论,分析夜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进而推进夜市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夜市经济;作用;发展现状;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223
基金资助: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论文成果,编码:2022101052,编号:202210037001

一、 引言

关于“夜间经济”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是指从当日下午 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1]

夜市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层的渊源、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夜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年间,这一商业形式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接受和传承,虽时期不同,但性质大致相似,夜间做买卖的市场构成了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形成了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天然的、有序发展的夜间经济地域经济。

二、 夜市经济对城市繁荣的作用

夜市经济带动是一种思维、一种能量,它不只是单独的作为买卖市场,更多是对未来市场脉搏的把握,起到方向标的作用。《夜间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叶丁源说:“夜间经济的繁荣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夜间经济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市场内需、促进经济消费的有效手段,既能传播城市文化、实现文化多元化,又能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体验丰富的夜市经济,顺应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更是为城市文化提供了宣传和曝光度 [2],夜市经济不仅能推动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其繁荣程度和城市经济活跃度息息相关。

三、 夜市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夜市和夜市经济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中多是对某一地区的夜市或夜市经济进行专项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夜市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并对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对策。

(一)  夜市经济的现状

夜间经济包含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既能最大程度撬动市民日常消费,又能作为一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积极作用。现在我国多地都有不同基础、不同特色的夜市和夜间消费圈,各地夜市经济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以下笔者将详细描述夜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1.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在长期的疫情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居民离市离省困难重重,居民的消费限制于居住地附近。为给予百姓更多的消费娱乐机会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多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夜市经济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2019年 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2.国民收入提高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据2021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 已连续两年超过1 万美元[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连年递增为保持经济活力、激发夜间消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3.各地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高质量服务

自国家鼓励夜市经济蓬勃发展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夜间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夜市服务质量。对于以往常见的卫生问题、治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各地方均加强治理,为创造更好的夜间消费场所保驾护航。

(二) 夜市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主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夜间消费的认识,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供政府参考,可以进一步加大夜间经济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

1.食品安全问题

夜市的食品安全一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由于消费者数量多、需求大,价格变动高弹性,因此出现了夜市产品或食品价格低廉的现象,商家为牟取更高的利润往往使用的食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地摊的食品安全长期以来是中国食品监管和抽检的盲区。对于夜市中具有流动性、出摊不规律性的商家出售的自制食品,专家指出其普遍面临四大食品问题: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和“网红食品”的安全隐患。

2.夜间经济业态单一,缺少地方特色

许多夜市的业态过于单一,仅限于传统的餐饮、购物领域,毫无创意,不能有效吸纳游客,更有甚者只是将日间业态延伸和复制到夜间。在缺乏特色的基础下,很难单靠延长营业时间来增加营业额。夜市的文化意味不浓、地域特色不明显、文旅融合不到位都是难以有效吸引市民和游客驻足、消费的原因。如一些博物馆、科技馆夜间不开放;文化古城景区内缺少类似“宋城千古情”的实景演艺产品。

3.缺乏夜市统筹规划,设施和服务不完善

我国多地的夜市仍然没有摆脱脏乱差的营业环境,这与地方缺少对夜市等夜间消费场所的科学统筹有关。具体表现在交通配套管理薄弱、夜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相关环境保护不及时。空间布局不合理、占地未加规划的夜市会影响正常的城市交通,尤其在人流密集区的晚高峰。缺少监管、清洁压力大的夜市普遍在垃圾处理方面处理不当,附近的环境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恶化。

四、 加快夜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保障夜间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拥有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发展规划,其次是有监管部门对市场严格把控。政府出台的有关夜间经济的政策性文件应侧重于加强对夜市和商户的管理和指导。具体为合理规划夜市空间、开放地点,结合网络平台扩大夜市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夜间消费场所;赋予摊贩合理经营身份,在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措施下,奖励和扶持合规合法商家、严厉打击违规违法商家,尤其对脏乱差的经营者责令限期整改或停止经营,以扶正夜市不良之风,打造文明环保的知名夜市。 

(二) 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发展夜间经济多形式、有特色业态

能服务居民、改善卫生条件的的夜市配套设施和高质量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在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夜市的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区域特色,拥有更高文化、民族特色的夜市往往能够在夜间消费圈中脱颖而出。打造优秀夜市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科技与现实相互融合,致力于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消费圈,以满足居民和游客多方面、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三) 保障夜间消费的安全性,打造良好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同时,百姓的夜间出行和消费安全也十分重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有关部门必须全面监督好夜间治安、食品安全、消防服务。公安机关加强夜间警力配置和重点地区巡逻、各商业单位或管理主体安装智能安保系统、各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以消除可预防的消防隐患和食品安全隐患,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心、舒心的夜间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继洋.国际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经验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20,(1):77-84.

[2]陈洁,卢秋灵,张笑薇,刘振宇. 刍议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夜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成渝经济圈夜市的研究[A]1671-6728(2022) 03-0155-04

[3]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EB/OL].(2021-02-28)[2021-05-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8/content_5589379.htm#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