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职会计专业在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贡献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非常突出。在新时代,作为中职财经类专业体系中重要且具有一定支撑性意义的专业,中职会计专业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等方面却停滞不前,生源素质一般,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行业的要求和标准有明显差距,同时存在毕业生岗位迁移能力弱、幸福感不强等现实问题,专业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也逐渐减弱。对此,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今天,中职会计专业要突破瓶颈、拐点,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专业教学与发展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职会计专业现状
1.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迁移能力现状
在新时代,中职会计专业职业文化内涵建设还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人才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构建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体系等方面。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广度和深度的重要岗位迁移能力,对此,中职学校可通过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多途径、多渠道、多维度强化推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2.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第一,中职会计专业在真岗实训、对岗实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受专业特性、会计职业保密性、知识产权,以及保障性政策、配套体系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全方位集中对接行业企业或相关产业,推进落实现代学徒制、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对接企业、行业标准。第二,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缺乏人才储备意识,对于校企合作,只谈招工不谈招生,只想用人不愿培养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不对称情况。第三,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评价管理制度对接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机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主动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中职会计专业发展研究
1. 保持学习状态以提升自己的会计技能
要想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还需参加技能培训,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快速发展,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行业变革,会计人员需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并且还须要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提升现代技术手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发展状况,会计工作人员也要对自身做出调整与改变。会计人才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提升自己的会计技能。在信息化的今天,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以跟上时刻变化的信息时代。总体而言,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将涉及三方面内容 : 经济知识、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知识。当然,在人工智能技术下不仅需要书本知识,还需要能够适应变化、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间的基本矛盾催动着智能会计信息的形成。在社会传媒方面、经济学、社会环境以及信息管理技术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为满足社会的进步,专业领域需要进行信息化、智能化,要在基础技术、常规过程和常规知识上有所突破。
2.理性看待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
中职会计专业是学历教育,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将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中职院校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关注学生反馈,循序渐进地开展日常教学尤其是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职会计专业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只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并非唯一手段。针对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的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潮,笔者认为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牢固树立正确的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一是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考证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不能划等号,社会职业培训更多注重“短、平、快”,忽视对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走循序渐进的路线,并遵循教育及人的发展规律。三是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不应以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甚至牺牲日常教学为代价,日常教学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切忌本末倒置。四是正确看待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由于样本量太小,这个成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仅具有参考价值,中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考证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切忌出现揠苗助长、盲目和功利化等现象。
3.切实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院校联系行业、对接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由于具有其特殊性,往往在现实当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如会计信息时常涉及到商业秘密、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有限以及正常上班秩序维护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基地实际能够接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学生能够对口到财务岗位上的不多,并且经常会面临着学生在基地时只能观摩、缺少实际上手操作的机会。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涉及诸多方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十分必要,从而促成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之间进行通力合作。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持续深入推进政府主导下的常态化的“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办学模式,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待试用期结束,考核达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后即有机会成为用人单位的正式一员。这对落实中职毕业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大有裨益的。
结论:中职会计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在新时代,中职会计专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突破内外因素的限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对此,中职学校可从生源、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索,进行立体化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丽,彭逸贤.市场引领会计专业改革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为例[J].知识经济,2019(16):179-180.
[2]许阳.基于“一带一路”视角下管理会计发展机遇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5):170.
[3]林鑫.绿色会计生态伦理学探微[J].会计师,2019(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