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已经频繁出现了进出口贸易。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猪群饲养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疾病,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沙门氏菌污染引发的贸易纠纷问题,经常发生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食用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在进行猪群饲养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要提前对这项疾病进行预防,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疾病问题的发生几率[1]。
一、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一)病理诊断方法
在对这项疾病进行诊断时,患病的猪群主要存在内脏出血和脾肿大等现象,淋巴结也会存在一定的肿胀情况,甚会出现充血和出血的情况,肝部也会存在出血和肿大以及坏死等情况,肺部会出现弥漫性的充血和水肿,全身的浆膜和黏膜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胃肠黏膜会存在炎症[2]。
(二)临床诊断方法
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对病猪的体温进行实时的检测。如果病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等情况,胸前和腹下以及耳根的皮肤存在紫色的斑点,就可以对其进行实验室的诊断。一般情况下,急性的传染病病程在两天到4天左右,死亡率比较高,慢性和亚急性的疾病,主要存在体温升高和扎堆以及寒颤,眼睛存在粘性的分泌物的临床特征。患病的猪群会出现便秘和食欲不振以及消瘦等情况,发病的时间比较长,死亡率较急性有所下降[3]。
(三)其他诊断方法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时,还可以采用细菌学的诊断方法。要对死亡之后12个小时以内的猪进行无菌的采样,送至实验室之后,要进行划线和接种。在培养皿中培养24小时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镜检和科学的判断。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还可以对其进行血清的诊断。在进行诊断时,可以选用实时PCR等技术。这种方法的敏感性比较高,且存在一定的特异性,操作形式更加简便,已经广泛应用于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工作中[4]。
二、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目前在对沙门氏菌这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因为这项疾病的耐药性正在不断的增强,各项工作时在开展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并且对发生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养殖人员需要做好定期的疫苗接种,需要选择本地区分离的菌株制成单价灭活苗进行注射,多价的灭活苗注射效果比较差。一旦发现区域内存在患病的猪群,可以注射疫苗进行紧急预防。养殖人员还要做好养殖场地的日常消毒,要定期选用消毒水进行喷雾消毒。如果区域内发生疾病,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还要对养殖场地进行灭活效菌。对病死的猪群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避免疫病的大规模传播,还要对已经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在进行日常饲养管理时,要对传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彻底消除发病的诱因。在进行引种时,要做好疾病的检测,避免携带疾病的病猪进入到健康猪群中。要对粪便进行定期的清理,确保养殖场地环境更加干燥。养殖人员要对仔猪的断奶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随意更换饲料,避免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在冬季要做好养殖场地的保暖。在进行饲料管理时,可以添加适量的苯甲酸,对病菌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单一有机酸的应用效果相比较,混合有机酸在使用时,具备更好的效果。可以使用添加混合有机酸的饲料,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
结语:综上所述,养殖人员在进行猪群饲养的过程中,需要对猪沙门氏菌病,进行重点防治。因为这项疾病极易产生耐药性,在进行日常治疗的过程中,严禁出现滥用抗生素等行为,才能进一步降低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养殖人员要对这项疾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明确病原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诊断计划,还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避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养殖人员还要引进更加科学的饲养技术,要加强养殖场地的消毒,才能规避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明桂琴,冉丽华,周廉让.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09):31-32.
[2]明桂琴,冉丽华,周廉让,程尚禄.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08):17-18.
[3]冯桂萍,孙斌.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12):75-76.
[4]张俊波.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