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疾病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普遍,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容易引起伤椎椎体丢失及后凸畸形,诱发慢阻肺、胃肠功能紊乱、背痛、行走障碍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如今,临床上主要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使椎体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矫正,保持其稳定性,又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2]。该背景下,对护理操作要求较高,延续性护理具备持续性、连贯性特征,能够为患者提供院内、院外持续护理,效果不容小窥。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6月,病例素材即8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区分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性别数量相同;年龄最小60岁,年龄最大81岁,平均(70.53±2.28)岁。观察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1:20;年龄区间61-79岁,中间值(70.32±2.19)岁。两组基础信息保持同质(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注意事项,提示其保持饮食清淡,进行早期胸腰椎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如下:(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依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安排护士长、主治医师、康复医师、护理人员参与进来,于出院前1-2d将延续护理方案确定下来,以微信、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回访。(2)实施延续性护理:借助微信、电话、微博等为患者解惑答疑,定期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向患者推送术后功能锻炼内容、方法,督促其进行康复训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分享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各类康复护理操作;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提醒其适当摄入豆类、乳制品,多吃新鲜果蔬、坚果、动物骨及富含维生素D、钙等饮食;提醒患者适当晒太阳,促进钙吸收,加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评价工具为视觉模拟(VAS)评分法[3],最低0分,最高10分,0分提示无痛感,10分提示疼痛剧烈,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强。
②依从性:自制调查问卷,从饮食、用药、康复训练3个方面评价,百分制,90-100分视作完全依从,60-89分视作部分依从,60分以下视作不依从。依从率即以百分数形式呈现除却不依从之外的总例数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2.0版本统计学工具内填录读取本次实验数据。疼痛程度作为计量资料,呈现形式和验证方式分别为(x̄±s)、t;依从性作为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X2检验。P<0.05标志数据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同组护理后VA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x̄±s,分)
2.2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危害非常大,需加强注意,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不同于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的特色在于将院内护理工作延伸至院外,使临床护理操作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利于改善预后[4-5]。护理实践中,通过成立延续护理小组,从饮食、康复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指导,便于患者熟练掌握各类康复知识,增强依从性和耐受度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于康复有益。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0.00%低(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增强其依从性。
综上,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40):2.
[2]陈兰,刘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华西医学,2016,31(1):3.
[3]祁金梅,申才良,张静,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5):6.
[4]马志红.对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20):2.
[5]韦叶丽,王培丽,张玉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