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段冉 李红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段冉 李红波,.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 建筑与工程管理,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6387.
摘要: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水资源安全、防洪减灾、供水排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旨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并为相关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质量管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6387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公众对其建设质量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然而,在施工实践中,仍存在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高、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不善、施工工艺不够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效。为确保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满足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1施工人员问题

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对现场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管理。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专业技能证书,这直接影响了施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施工环节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上存在缺失,增加了工程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率;此外,部分专业水平较低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可能对其他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对水利工程基础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

1.2材料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环节,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原材料存在缺陷或不符合技术标准,直接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材料供应的不稳定性,材料供应不足或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增加成本,甚至可能因材料短缺而被迫停工。施工现场的材料存储和保管不当,导致材料损坏、变质或丢失,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材料检测和验收流程不够规范,材料入场前未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管,可能导致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环节,带来安全隐患。

1.3施工工艺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工艺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不精确,如未根据实际地质和环境条件调整施工方案,会导致施工难以按计划进行,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技术规范执行不严格,这在混凝土工程中尤为突出,如混凝土的配比不准确、浇筑和振捣工艺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产生裂缝或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此外,钢筋工程中的绑扎不规范、焊接质量不合格也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施工细节处理不当,如模板安装的不精确、施工缝的处理不严密,都可能引起结构渗漏或裂缝,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不当还可能引起温差裂缝。此外,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如灌浆和锚固工程,如果施工工艺控制不严,验收不细致,也会留下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还可能增加后期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2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是建设管理单位实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依归,需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完善。制度体系应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关键环节,形成系统完备、层次分明的制度架构。在质量策划方面,建设管理单位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围绕目标编制具体的质量策划实施计划,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总体指导。在质量控制方面,需明确控制重点、控制程序和管控方法,对施工现场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管。在质量保证方面,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审核及记录制度,确保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在质量改进方面,应构建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建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2.2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

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主体,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在规划阶段,建设管理单位应重点审查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从源头预防质量隐患的产生。在设计阶段,需严格审查图纸设计,确保设计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施工阶段,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大现场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控制原材料、构件和各道工序质量。在运维阶段,建设管理单位还应对工程性能定期开展检测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置质量缺陷。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质量问题,有效遏制质量隐患在各阶段的产生和蔓延,从根源上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保驾护航。建设管理单位作为质量监管主体,应切实肩负起全过程质量监督的主体责任。

2.3强化质量控制手段

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应该包括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要求、工艺流程、材料规范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在施工项目中,需要建立全过程的监控和检查机制,包括对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方面进行持续监测和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例如,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施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等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培训施工人员对于保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施工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责任感。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监控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4严格控制材料管理

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材料采购关,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所采购的材料样本得到资质完善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其次,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损坏或变质,确保材料安全抵达。到达现场后,还需对材料进行细致的试验检测,与之前的检测报告和设计方案进行核对,确保一致性。任何与标准不符的材料都不能入库使用。最后,必须执行严格的储存管理措施,包括分类存放、防潮防晒等,以抵御外界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潜在影响。此外,现场还应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材料在施工使用时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它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机械设备的稳定性、材料的质量、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对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管理,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区域治理,2023(17):166-168.

[2]徐泽鹏,杜纪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17):223.

[3]丁姣.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25):15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