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工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企业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随意排放入江、湖,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肆意挥霍,对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对生活垃圾和废物的任意丢弃,使得对水资源的污染水平不断提高,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从而使水资源的储量不断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水环境监测,是目前我国水环境保护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环境监测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水中的化学成分、悬浮物、沉积物等进行检测,获得能够反应水质状态的综合指标以及水中砷、铅、铬、镉、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而对该地区的水的污染水平、污染发展趋势进行精确的把握,并对未受到污染和已经受到污染的水域进行调查,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使有关的环保部门能够更好地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水污染控制对策,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依据。应当指出,水质监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环境治理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水环境保护的成败。
另外,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涵盖了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对区域水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使当地群众、社会经济主体、环保部门对该区域的用水状况和水资源污染状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真正地投入到水污染的治理之中,加快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见,水环境监测对于水环境整体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水环境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2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几个影响因素
2.1检测人员质量
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是水环境的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也将极大地影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在水资源取样和分析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责任感都有很强的要求,在监测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不但会使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效率下降,而且得不到预期的监测品质。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着一些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无法对样品进行正确的采集和储存,这对后续的实验室测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也有一些员工,他们的专业水平很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会出现许多的工作错误,从而会影响到随后的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些经济上的损失。
2.2监测装置
该试验系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检测体系,涉及到水质监测的分析处理方法、仪器设备和人的感官差异等方面,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水环境监测中,由于各种随机性因素导致了一系列的系统误差,再加上难以消除的随机性,因此,只有对每一个监测步骤中的细节进行控制,才能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例如,要对水环境监测点的实际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象等各种干扰因素,对水质监测方法进行科学的选取,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这是因为各种水质监测手段都有其应用领域,某一种检测方法不能适应所有的水环境,盲目地应用会导致监测结果不理想。
2.3样本收集
在水环境监测中,采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对水环境中的温度、色度、浊度、H值、电导率、悬浮物等进行全面的测量,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水环境保护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但是,在采集样品时,取样时间、取样深度、取样方式、取样容器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时,若要对同一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作出正确的判断,则必须保证取样深度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取样深度不一样,则水中溶解氧含量也会有差别。一般情况下,取样深度与溶氧之间成反比,且随取样深度的增大,其含氧量不断下降。另外,若要对水样进行检测和分析,则不能采用塑料型的取样器皿,由于塑胶器皿有吸附性,取样时有些东西会被吸附在器皿上,从而减少了真实的含量。
2.4监测点布置
在进行水体污染监测前,必须事先精确地选定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对监测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由于天气、地理位置等原因,难以完全达到预先设定的监测点位,此时,只有根据监测水体的实际状况,对监测点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尽量高质量的监测点来代替原有的监测点。当实际监测点位置与初始设定的最优监测点相差较大时,采样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获得的实测数据不能真实地反应水体污染状况,有的观测资料不完整,忽略了需重点监测的样本数据。
3改善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几点建议
3.1水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应用
将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合理地运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弥补手工监测手段的缺陷,提升水体污染监测的效率与品质,为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在水体污染的监测中,无人机扫描、生物检测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无人机能够对边远地区以及水环境较差的区域进行水质监测,减少人工作业的工作量与压力;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水污染的时空分布、来源、种类、周期等进行科学评价,为河流、湖泊等水生态修复及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2水环境监测资料的科学分析与处理
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还要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这是最终的工序,也是关键的一步,所获得的监测与分析数据,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水体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水体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经验。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对测试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其进行反复的校验,排除掉所有的重复和错项,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分析的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分析作业规程,根据规范的要求来开展分析工作,注意数据处理的细节,保证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对水污染样品中所含污染物的类型及含量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定,确定水质的污染级别,更好地把握污染物对水源地造成的危害,从而更好地进行水体质量的分类,使相关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水污染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和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监测技术的更新、资料处理的优化、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资料的精度与可信度。研究成果可为水体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监控手段,为我国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伊布提哈尔·加帕尔,海米提·米吉提. 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 (04): 55-56.
[2]邹建平. 简述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 4 (21): 92-94.
[3]李家泉. 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 52 (01):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