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刘立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立伟,.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与工程管理,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6392.
摘要: 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本文针对住宅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在住宅工程管理中智能化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并且重点探讨了智能化管理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过程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质量监控,以及施工环境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智能化管理;建筑工程;住宅;现代工程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6392
基金资助:

前言:住宅建筑工程建设中,人员、物料、技术复杂,人员和物料进出频繁,期间存在多种交叉施工,而且设计电气系统施工等高风险施工。应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目的是降低施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非必要损失,符合新时期管理需求,是建筑工程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1应用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进行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住宅建筑工程工期长、项目体量较大,需要应对各种复杂地质环境,经常出现人手不足问题。传统施工技术难以有效应对复杂情况,利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可辅助智能化施工监管,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应结合先进技术构建新型管理模式,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加强成本控制[1]

现代住宅工程施工中,常用智能化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IoT物联监测技术以及BIM可视化分析技术等。在实际管理中,应集合上述技术,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贯穿设计、施工、监理过程,统筹各类业务,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物料、各施工环节等层面进行管理。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控施工质量、施工精度,分析施工成本,评估相关人员是否履行职责,以及评估施工安全性。智能化技术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优化,可降低事故风险,节约非必要成本。同时,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管理控制能力。

2基于智能化技术开展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2.1智能化施工过程管理

利用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管线敷设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线性控制,以及监测建筑结构安全性。建设物联网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精密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变化,结合远程控制技术,精准控制工程进度。动态监测建筑结构受力情况,在吊装施工中监测构件运动状态,结合BIM技术等进行碰撞试验,预测施工风险。应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管理,精准控制施工过程,减少施工盲区,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提高施工监控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应对沉降问题,以及进行建筑基层防水设计等,为提高施工安全性,应采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沉积量,分析局部地质水文变化,及时进行防护、回填、加固施工。基坑施工中,需要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清淤、夯实、垫设基层等操作,利用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变化,指导精细化基坑作业,严格控制开挖进度,开展全周期精细化管理[2]

例如,在基坑施工中,通过监测管理系统勘察、监控地层变化,对比数据库内历史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估施工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在此过程中,监控地质、地层吻合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成像全周期监控施工过程,保证施工精度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醒施工队伍及时停止施工,可减少施工风险,降低损失。

2.2智能化施工现场监控

现场管理中,主要应用可视化管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与智能化实时监控系统,辅助科学施工管理。在管理系统中构建地下施工作业管理模块,灾害应急指挥模块,以及设备调动管理模块等。控制模块采用人性化设计,各施工分区可实时对话,共享数据,开展集约化管理。应用该类技术后,显著提高施工现场精准控制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各部门协同作业。

利用调度管理系统科学调度现场各施工单位,减少调度失误,对建筑工程交叉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时环境监测管理,及时发现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异常扰动,可指导管理人员及时调整作业方案,减轻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现场监控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精度,维持施工秩序,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保障。利用该技术,可及时发现照明系统异常、电气系统故障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指导安全作业。此外,利用该系统也可及时发现事故,精准定位事故工段,辅助安全救援,保证施工人员健康安全。

2.3智能化人员管理

利用智能化技术可精细化管理施工人员,基于可视化系统构建施工场地门禁系统,使用信息管理平台监控一线施工人员进出场地情况,可保证安全上工、下工,避免高风险施工期间无关人员滞留。通过设置门禁科学考勤管理,避免人员随意出入施工区域。还可根据需要应用人员定位追踪技术,监控指定区域人员行动轨迹,有利于危险区作业安全管理,同时有利于临时物料管理。施工队可根据考勤信息灵活调整排班,避免人员超负荷工作,降低管理难度。通过在系统中录入相关人员信息,还可组织安全培训等活动,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2.4智能化施工质量监控

智能化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重点施工环节,建设方可通过系统终端远程监控当前施工情况。管理人员利用系统可实施在线勘察,详细评估施工质量。尤其在复杂施工环节勘测中,智能化系统可减少勘测误差,提高勘测结果可靠性。此外,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可将工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实现数据共享,可在系统中存储数据,也可调取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相关管理人员可利用权限随时调取数据。该系统应用有利于各部门协调,全方位监控施工质量。一旦出现质量缺陷,智能化系统可随时预警,提醒相关人员进一步检查异常区域,指导及时抢修,促进工程进度顺利推进,减轻质控压力。

2.5智能化施工环境管理

在工程施工时,在施工现场安装环境监测仪设备,实时监测噪音、扬尘情况,配合车辆冲洗监测设备,构建集成系统,有利于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环境,及时进行喷洒减尘、降噪管理,避免车辆进出场地时携带泥沙,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在系统监测中,一旦空气中扬尘、噪音超标,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促进绿色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控制施工区域环境质量。

住宅建筑施工受到地质水文和气候因素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在住宅工程管理中,需要结合气候等环境因素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尤其是在临海区域、台风高发区域,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在施工环境管理中,可应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分析区域环境数据,合理规划施工时间、监控施工进度。在临海区域施工时,应结合海洋环境预警预报信息进行施工管理。采用模型分析技术,基于施工区域构建高精度模型,可预警自然灾害,提高环境管理质量。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应利用气象水文预报系统有效预测小区域环境变化。针对泥石流高发地带施工时,可以进行泥沙预警监测,辅助施工安全管理。通过地震波监测技术,可减轻地震灾害等对施工的不良影响,促进安全施工。在实际管理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区域常见施工风险因素,构建全方位灾害防范系统,重点监测环境风险,及时预警和应对灾害性天气,提高施工团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施工管理中掌握主动权,降低施工风险[3]

结论: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工程是复杂工程,管理难度较高,为促进优质安全施工,应合理应用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结合先进技术开展多方位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应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积极开展人员、环境、质量监控、施工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全周期安全管理,实现高质量施工。

参考文献:

[1]雷正功.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以A市建筑工程项目为例[J]. 房地产世界,2023,(01):64-66.

[2]李慧海.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 四川水泥,2023,(11):213-215.

[3]林鸣.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改变工程项目管理精度——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应用与启示[J]. 中国港湾建设,2021,41(06):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