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罗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伟,. 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摘要:
生态环境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维护、国家领土绿色发展的关键,更是人民大众美好生活的基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也是日常生活生产的基础元素,一旦水资源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坏。所以,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此,借助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的重大课题。文章概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探索了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现状,针对性探索了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利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基金资助: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高速期,水资源的使用量激增,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不断出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最为关键的是,水资源一直属于自然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影响到人类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水资源消耗激增、水资源污染问题等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平衡势必打破,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必然遭受影响,对人类的发展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为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赋能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然是生态环保建设、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工作。

一、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基础和关键,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也是动植物生长的必然元素。所以,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之间一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污染治理、城市生态修复等进行投资和管理,是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其不仅涉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包括社会环境影响控制、生态系统管理以及自然资源利用等。具体来说,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作为支撑,那么人类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建设变得更加重要。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污染排放,从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二、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严峻,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的影响依然尚未完全消除。具体来说,工业废水排放、垃圾填埋等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平衡遭受破坏严重。而且,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缺水问题。在农业领域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污染水体和土壤,导致水质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也会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就其本质来看,主要是生态建设过程中,我国灌溉技术、环保技术依然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大,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而且,我国地理地势特殊,水资源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使得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建设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使得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成效不高。最为关键的是,生态环境建设往往会涉及农田改造、灌溉工程、水库建设等,工业化产生的废水处理依然较多,工业排放进一步造成了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一)加强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首要策略,也是确保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而且,依托“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资源才能真正得到供应保障,也能赋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体来说,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过程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需要加强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依托重点区域水资源保障和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比如,重点区域水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从水资源污染治理、灌溉技术转型升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用水循环使用、工业排水治理等维度进行,保证重点区域水资源的维护,改善重点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重点区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提高水资源的修复功能

水资源本身是带有一定修复功能的,这与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平衡发展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也是生态系统自带修复性的表现。故而,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需要提高水资源的修复功能,实现水资源的安全保证、可持续使用保障。具体来说,提高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主要是进行生态湖河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湖河资源的可持续性,保证生态湖河资源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条件,提高生态河湖资源的修复能力。这样,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也就自然提高。

比如,现阶段我国已经针对大型湖泊、湿地、河流等进行了生态性保护和生态性建设,集中开展了水资源的绿色开发、生态开发,以确保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坏,同时实现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需求控制。

(三)科学设计水资源工程布局

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依托水资源建设工程的科学布局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协调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来看,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还需要大力开展水库工程建设,全面推动环保性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地区蓄水能力、水资源调整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科学设计水资源工程布局需要广大水利工程建设者立足于生态环境、生态稳固,以大规模水网联通体系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水资源的调配工程和协调工程。

结束语: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转型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管、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等目标。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振,杨德强,杜春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兰州市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03):20-23.

[2]张瑞.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的思考[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4):146-148.

[3]赵杰.浅析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94-95.

[4]张如峰.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8):98-100.

[5]于咏梅.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13-14.

[6]李华剑.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策略探索[J].智能城市,2019,5(13):150-15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