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风电场作为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单元,其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和提升,对保障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坚持“预防大于救援”,实行预防性检修和计划性检修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即先预防、后治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风电场切不可因盲目地抢发电量,而忽略了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设备的不健康状态。风力发电企业更应该投入大量精力来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设备的隐患排查与治理[1]。
2风力发电企业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
2.1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仍需创新升级
“两票三制”是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是我国电力行业多年运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由于新能源风力发电企业起步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同时沿用现有的火电厂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需要从分散的工作区域往返升压站办理相关手续后进行工作,因风电场分散、位置偏远、山路崎岖,最远风机往返升压站需要 20 多公里的现状,不但带来山路行车的安全隐患,而且在临近风机紧急抢修时也需往返升压站办理相关手续后进行工作,办票周期长,存在风机设备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同时还面临着工作票纸质文件传递,工作票中的“现场安全自理措施”的管理也局限于纸面上的“事前分析”和“事后确认”,缺失“事中”的安全监督与管控;其次,企业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基本通过培训方式进行固化,由于现场人员的随意性,带来工作过程中的“有标准不执行”的现象,留下了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事故隐患;最后,由于采用风机人防管理模式,在现场工作管理中偶有走错风机的事件发生[2]。
2.2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新能源风力发电企业因起步晚、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生产自动化系统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合,系统间数据也无法实现共享,不利于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安全管控;另外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也是制约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综合管控的水平。突出表现在现场检修人员在工作时,信息需沿用火电的管理模式进行纸介质中间转换,现场巡检、检修等现场工作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监控巡检、检修、两票等安全作业的执行情况,造成工作脱节,带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3]。
3处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基于“工业互联网+安全+协同”的工作票管理模式
首先:对现行的工作票管理方式进行了业务流程梳理,明确了工作票中各工作流程和业务节点的责任关系,确认各职能角色在工作票安全管理中的审核、签发流程及规范,构建以安全生产开展工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其次:采用电子化、模板化方式,固化各业务节点的作业标准和规范。最后:按照不同职能角色的工作内容,分为移动端现场填写并提交工作票申请,电脑端进行工作票流程审核及签发。该模式解决了风电场分散、办票周期长的工作瓶颈,同时减少往返升压站带来的山区行车的安全隐患。 再有:对现行的工作票中“经危险点分析需检修自理的安全措施”功能进行创新优化,由现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先行填写“需自理的安全措施”内容,运行人员通过远程电脑端进行审核并允许登机进行安全措施布置,现场人员收到许可登机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按照“需自理的安全措施”内容逐项执行并拍照上传,运行人员远程逐项审核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后,签发工作票并许可工作。该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脑端开票后携带纸质工作票进行现场签名确认,是否认真执行却无法管控的安全管理不完善之处,该模式也由过去安全生产管理的“事前分析”、“事后管理”,改变为“事前分析”、“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全过程安全管控,确保了安全防范措施的认真执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基于“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检修管理模式
首先:对检修工作各项标准及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建立了风机定检文件包、发电机对中检修文件包、变桨变频器更换检修文件包、制动器间隙调整检修文件包等,明确了各项检修中工作流程和标准。其次:采用电子化、模板化方式,按照不同检修工作内容建立标准化模板和工作流程。最后:检修人员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调用检修标准化模板,通过移动终端对执行的工作进行确认,需要进行现场拍照的,通过模板内置的拍照功能,进行现场拍照留痕;需要填写质检点数据的,移动终端也会自动触发弹出框要求现场人员填写相关信息。该模式固化了企业各项检修标准,解决了风电场分散情况下单台风机质检点远程验收和痕迹化管理的问题,克服了风电场纸质文件传递不畅、周期长等管理瓶颈;同时降低了检修人员随意性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3.3基于“工业物联网+安全防误”的风机舱门智能控制模式
首先:对现有风机舱门进行物联网控制改造,增加具有接收和发送数据信号的芯片及相关传动装置等设备。其次:打通服务器与门锁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以及门锁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控制链路。再有:建立工作票系统与风机舱门门锁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密钥下发、密钥匹配的机制。同时,集成工作票系统,通过商务智能技术,自动判断工作票状态并下发对应风机门锁及移动终端设备密钥。最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门锁密钥匹配进行风机舱门控制。该模式解决了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组,分布广泛、位置偏远、无人值守、设备众多,以及风机舱门“明锁”管理方式带来的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同时解决了未办理工作票无法进入工作区域的安全防误智能管控,减少了风机内部设备人为偷窃、破坏带来的设备运行安全和走错风机带来的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基于“互联网+安全工具包+多媒体技术”的安全培训模式
首先:针对入场新员工、作业员、安全员、班组长、外委队伍、风机检修维护、电气操作、安全专项活动,制定了八大类专项安全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更精准。其次: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八大类安全事故进行课件制作。最后:对不同班组及个人进行实时监管,随时掌握培训记录和档案,并对所有人员进行考核指标预警阈值设置,对不达标的班组及个人进行提醒督促。该模式通过平台化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安全培训管理大数据,不但提高了安全培训及监督管理的工作水平,还通过“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讲,我国电力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安全管理、安全培训、两票、巡检、检修、缺陷、辅助决策等功能,解决了风电场分散、位置偏远、办票周期长的工作瓶颈,强化了电力“两票三制”的执行力度,增强了现场安全措施执行的监管能力,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固化了企业标准化操作规程,避免了现场工作的随意性,降低了人身伤亡事故的隐患,推动了新能源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叶文强.海上风电运维人员安全管理难点和相应对策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24):103-104.DOI:10.15913/j.cnki.kjycx.2018.24.103.
[2]赵磊.浅谈风电运维人员安全管理[J].内燃机与配件,2018(18):183-184.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18.18.097.
[3]鲁富祥,袁帅.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165-166.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