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大多数会选择快捷、便利的飞机出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因此,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和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让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接近职业标准。关于职业标准指导下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概述
所谓的航空服务职业标准,主要是对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而制定的一个标准。其主要具体到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并且在逐渐的内化成为个体执业过程中的综合职业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能力、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认知与行为的综合外在表现。在针对航空专业的学生来讲,学生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对自己职业的喜爱,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知道,航空专业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乘客,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出一个更加符合当前教学的一种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以此来更好的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
二、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构建标准
高职航空服务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要有专业的知识来作为基础去巩固岗位职责。因此,作为航空专业的学生必须悉心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对于旅客的心理分析能力要强。并且能够合理的应对飞机上突发事情,真正的做到知识与服务相统一的标准。那么,作为航空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构建标准是什么呢?以下就来进行详细介绍:
1.立足实际现状,具备一定的服务基础
航空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这是其客舱服务的基础,也是其就业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航空服务专业知识是综合而系统的,不同的航空服务岗位对应不同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不同的职业标准。基于航空服务职业标准,空乘人员必须具备航行一般知识、礼仪服务知识、旅客心理常识、紧急救助知识、地理知识、机组资源管理知识等等。而对于航空安保人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格斗技术,具备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的专业技能。对于机场安检人员来说,则需要具备物品核查技能、劳动保护知识、机场联检基础知识、相应法律法规认知、人身及物品检查专业知识等。拥有专业的业务知识,才能做好航空服务的本职工作,因此这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内容。
2.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品质
针对航空服务专业方面的人员来讲,在突出服务价值上,与服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带来优质的沟通、表情管理等等。优秀的服务降低旅客的流失率,也拓展更多的新旅客,给旅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满足旅客的各种个性化服务要求。职业行为习惯往往与职业行为品德结合,如具备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对于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服务行业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旅客,不乏因航空延误或其他事由导致的顾客投诉或无理取闹,甚至是旅客的不理解,不配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矛盾冲突,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航空服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也更需要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如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航空服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这是赢得旅客信赖与满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服务沟通能力体现在善于倾听、体态合理、亲和力强等多个方面。善于倾听,主要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旅客的需求,避免言语肢体冲突,对于不同旅客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坚定立场,又要缓和旅客情绪,让旅客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争议问题。良好的体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及神态体现,航空服务人员要保持微笑,加强与旅客的目光交流,以得体的体态语言赢得旅客好感。要具有亲和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每位旅客,做好每一-次服务 ,同时融入团队,具有协作意识,互帮互助,勇于奉献。以良好的职业行为品德打造良好的服务口碑。
三、 职业标准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1.立足职业标准,开展职业素养课程指导
对于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来说,要基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专业的课程指导与训练,让职业素养培养落地于教学全过程。将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证书获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职业标准学习的自觉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契合职业岗位标准,就航空服务专业来说,核心课程必须参考民航岗位职业标准组织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模块化课程改革,增加实训操作项目, 积极整合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始终立足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岗位特性和职业标准,以两者为依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优化的参考,并将国家执业资格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考核验收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与民航行业标准能力要求保持一致,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统一。通过岗位专业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其职业服务标准,如VIP接待方面以民航VIP接待标准,组织学生实践训练,让学生模拟接受客人电话预约及接待,并指引贵宾人员休息,辅助办理登机手续等。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标准的契合,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统- -,走 工学结合之路,以有效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线岗位的适应能力,以获得针对性的职业标准素养训练。高职办学实际和趋势来说,可以着手三个方面。其-强化仿真情境训练,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坚持职业标准指导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演练,仿真模拟,让学生立足于岗位真实职业环境,深入理解相应的职业标准。其二顶岗实习训练,在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岗位实习,实训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负责,实习完成后开具工作实习证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训练。重点是职业标准指导下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掌握岗位实操技能,树立职业素养导向,坚持以职业标准统筹实习经历,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其三指导学生自主创业训练。高职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用人才培养必须落地于创新创业实践,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航空服务专业人员自主创业训练。在学校的牵线下,引导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自主开展校园创业,并通过与航空公司沟通,机场对接,使得学生获得创业框架指导,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转移到企业当中,或者是专业的培训机构中,以自主创业训练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市场,接受锻炼,自觉地用职业标准指导专业学习,拓展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3.做好校园内学生考核评价
考核相当于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督促与指导作用,因此以职业标准指导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考核。考核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考核体系设计上,应关注职业标准,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品德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一方面围绕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强化职业标准的渗透,另一方面以证代考,让部分课程职业标准落地。具体来说,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主要是双证融通。致力于学生岗位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双目标的提升并统筹与教学全过程的考核中。引用航空服务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专题报告、工作现场考核、操作技能测试、情景模拟考验、特定服务场景演练等教学考核,提高职业标准的考核效率,也实现民航局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与课程成绩的互认,让学生自觉地以职业标准指导技能学习,以获取相应的执业证书。考核中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兼顾,合适的成绩占比让职业标准融于专业技能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培养方面,要注重对人才的输出和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要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让学生在不断的汲取职业素养精神,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其职业认知,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这也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优化,实现高素质高技能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1]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航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体系构建[J]. 胡新贞. 科技资讯. 2019(03)
[2]高职院校面向多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龙海燕,宋艳丽.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3]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行性分析——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任小萍. 科技资讯.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