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以支持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难以真正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我们提出了基于儿童本位的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旨在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经验和需要,通过课程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为儿童提供更加适宜、更加有效的学习与发展环境,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对于推动学前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儿童本位的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作用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本位课程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探索课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蚂蚁搬家、蝴蝶蜕变等自然现象,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二)促进儿童社交与情感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本位课程注重儿童的社交与情感发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孩子们在相互交往中学会沟通、合作与分享。例如,在幼儿园的“你是建筑师”项目中,孩子们被赋予设计师、建筑师和工人的角色,他们使用积木、纸板和其他环保材料,共同设计并搭建想象中的城市、公园或梦想家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沟通想法、分工合作,以解决如何平衡美观与实用性、如何确保结构稳固等问题。
(三)尊重儿童个性差异,实现全面发展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节奏,儿童本位课程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满足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例如,在幼儿园的“创意工坊”时间里,教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跨媒介艺术活动,有的孩子对色彩敏感,偏爱使用水彩笔或丙烯颜料在画纸上挥洒创意,绘制出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而另一些孩子则对立体构造充满兴趣,他们选择使用彩色纸张折叠成纸鹤、花朵,或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雕塑,展现出独特的三维艺术视角。
二、基于儿童本位的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
在学前教育领域,基于儿童本位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
(一)深化儿童观察与理解,精准定位课程起点
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儿童,包括他们的兴趣、需求、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通过持续、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教师可以精准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课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小小探险家”主题活动中,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预观察,发现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蚂蚁搬家、蝴蝶蜕变等现象,教师决定以“昆虫世界”为课程起点,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昆虫观察日记、昆虫模型制作、昆虫生态链构建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促进了他们观察力、记录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强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情境化,增强学习体验
课程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融入真实情境,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通过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或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儿童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小小厨师”课程中,教师将厨房搬到教室,设置了模拟的烹饪环境,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亲手制作简单的食物,如水果沙拉、三明治等,在准备食材、称量重量、搅拌混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烹饪技能,还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学中的测量和比例概念,这种生活化的课程设计,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三)推动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生成性,鼓励儿童自主探索
课程实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生成性,允许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想法,并据此调整课程内容或活动方案,这种动态的课程实施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在“小小科学家”实验课上,原定的实验内容是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一个孩子偶然发现了一片形状奇特的叶子,并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生成性资源,决定临时调整实验计划,引导孩子们一起探究这片叶子的来源、特征以及可能的生长环境,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假设和验证,还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儿童全面发展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儿童的知识掌握情况,也重视其情感态度、社会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学习状态和成长轨迹。在“小小艺术家”课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元评价体系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成果,除了传统的作品展示和评分外,还增加了过程性评价和同伴评价,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记录自己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他们也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交流,还让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结语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践的深化,通过持续优化策略,我们能为儿童提供更加适宜、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让我们继续携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雪.儿童本位视角下幼儿园绘画活动的行动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2.DOI:10.27709/d.cnki.gccsf.2022.000100.
[2]张斌.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J].学前教育,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