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严重疾病,是脑部血管在短时间内破裂并大量出血,或者血管被异常阻塞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1]。
传统的康复护理方法虽然有效,但效果有限。中医贴敷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可以将中医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运用到患者的护理中。本研究采用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探讨其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3.8-2023.12月,半年内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46±7.4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14±6.12)岁。护理周期均为两个月。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能力训练、心理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护理,使用中药药膏进行贴敷。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语言能力训练:对患者进行口腔肌肉锻炼。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失语、发音不清等问题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张嘴,闭嘴,吞咽动作以及指导患者舌肌的运动,以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
心理指导:患者产生的抵触,不安,焦虑,低落的不健康心理情绪,应及时给予健康的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有助于排遣压力,培养健康的健康心理。
1.2.2中医穴位贴敷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选择合适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益气养血等药物。
贴敷位置与时间: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穴位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贴敷部位。中药贴敷通常需要贴敷一段时间,期间需要保持贴敷位置固定,避免药物渗漏或脱落。
贴敷方法: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均匀涂抹与棉布上,涂抹大小以涂抹穴位为准,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用胶布将四周固定。根据不同的中药贴敷剂和疾病,贴敷的时间和更换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换或调整。
贴敷注意事项:贴敷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就医诊治。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贴敷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护理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平均得分(74.54±6.22)分,观察组平均得分(85.34±12.80)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t=4.7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对于“中风”的治疗有多年的例数,通过辨证中药汤剂口服、针对性针灸治疗,可以舒筋活血、改善血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将中医的特性和优点与护理相结合,中医穴位贴敷护理联合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的效果,联合护理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效果。这可能与穴位贴敷具有调和阴阳、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有关[3]。因此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未对贴敷中药进行深入分析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对中药药膏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的优势。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丹.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85+87.
[2]吕丽燕,黄碧青.中医中药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0,6(20):97-99.
[3]张香丽.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