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版,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唯高考至上,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不是传统的应试课堂,而是切切实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都要紧紧围绕着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将课标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
(一)引入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教师应该以生活化、问题化、游戏化情境的创设,确保学生在情境之中对学习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比如说在学到《雷雨》这一课时,这堂课程的教学要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对戏曲这种模式有着深入的认识,使学生对戏剧之中的人物冲突、性格塑造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而作为教师也可以引入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雷雨》的片段,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内容,对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探究,说说其中戏剧冲突和个性化语言的使用情况。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组织《雷雨》戏剧排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之中更好地感受戏剧冲突的表达方式。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雷雨》戏剧的核心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其更好的感悟戏剧之中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预期目的。
(二)引入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划分语文学习小组,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制定小组学习的核心内容,组织小组探讨和研究,最终展示小组探讨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思维得到提升,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与他人交流,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提升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以《祝福》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之中探讨《祝福》之中以怎样的方式揭示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祥林嫂有着怎样的特点?导致祥林嫂悲剧的产生有着怎样的原因?有些学生会在小组之中提出,祥林嫂的悲剧仅仅是个人命运导致,也有些学生认为,当时时代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而作为教师也应该从教材本身出发,要求小组成员找到支持自己结论的句子,然后整合出小组探讨的成果,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整合自己的探讨成果,在课堂之中进行探讨。教师也可以从祥林嫂悲剧之中一些他人因素出发,让学生从祥林嫂被迫改嫁、大伯收屋、诉说身世时周围人的表现去引导学生的小组探讨方向,并要求学生在探讨之中思考不让祥林嫂参与祝福在整个悲剧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参与探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的引导能够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而集体的探讨也能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聚焦创新型教学工具
为了使学生具有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提升其文化品位,教师应重视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只有使学生具有感知力、探究兴趣,才能化解文言文、古诗词教学难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文化自信。例如:在《赤壁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运用精妙,文本的情韵深致;感受其寓情于景、借景明理;体会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认识作者的心情变化。教师应进行赏析指导,并且使学生试着进行内容的翻译,感受作者的语言表现力,并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其展开联想。在喜悲之间,使学生感受清风明月之美与物中有我的哲思。
(四)不断拓展高中语文教学外延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而作为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和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预期要求,不断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外延,引入更加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强化课堂内外知识的结合效力,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举例而言,在学到《短歌行》这一课时,这堂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意象的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而作为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文献资料或者互联网资源的查阅,找到其他曹操所做的诗歌并进行鉴赏,比如说《蒿里行》《陌上桑》《苦寒行》等,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诗歌在表达和意境塑造上与《短歌行》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曹操开启的建安文学盛况进行探究,进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文化品味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得到协调提升,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构造合作学习式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并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素养意识等强化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琼芳.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J]. 学生电脑, 2021, 000(002):P.1-1.
[2] 梅春芳. 体验·评鉴·创造--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及其实践路径思考[J]. 中学语文, 2022(5):90-92.
[3] 田光宇.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思辨与表达能力培养[J]. 文理导航, 2022(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