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下经济–野生食用菌管理效益
商健 朱家华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商健 朱家华,. 天然林下经济–野生食用菌管理效益[J]. 经济与管理学报,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9900.
摘要: 野生食用菌资源不仅是森林资源和现代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物质资源,是食品、医疗保健品等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普安县因特殊的纬度、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菌资源,造就了名符其实的“野生菌王国”,素有“天然动植物乐园”、“绿色宝库”之美誉。本文通过综述普安县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野生食用菌资源在普安县产业发展中的广阔前景和综合效益,以期为推动普安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开发潜力;综合效益
DOI:10.12721/ccn.2025.159900
基金资助:

1、普安县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分布情况

普安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东侧,境内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特殊、水能资源丰富、植被种类众多,全县行政范围总面积142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18.51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占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人,普安县有城区公园1个,公园面积3.1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6.1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 8.67公顷,绿化覆盖率25%,人均绿地2.89平方米。充裕的林地资源,独特的高山峡谷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林下生物资源。

普安县野生菌资源丰富,种类众多,根据有关资料和调查结果,在普安县境内主要分布有90余种天然野生食用菌资源,分属23科40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3500m地带,而普安县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资源就有150多种,约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的25%,是黔西南州内野生菌的主产区。松茸、羊肚菌、苞谷菌、马鹿菌、鸡油菌、牛肝菌、鸡枞、黑木耳等珍稀野生菌尤其丰富,具有储备量大、分布范围广、生产周期长、产量高、质量优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普安县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普安县野生菌类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自然生长,自由采挖,自发交易”的散乱状态,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仍不成熟,资源利用率较低。自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普安县就深刻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林,潜力在山,后劲在水”,由此确立了在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壮大农林牧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副产品及森林附属产品、森林药材等新兴产业,林下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交通、技术等因素限制,资源开发尚浅,大部分天然菌类资源仍处于未认知利用状态,且一窝蜂式的采挖不仅使得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天然菌类的生长环境,造成部分资源枯竭。近年来,林下天然食用菌开发及深加工作为政府扶贫攻坚重要产业发展项目,通过政府加强扶持和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林下野生菌资源发展已初具产业化发展规模,人工培育面积逐年扩大,这为林业产业转型与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普安县野生食用菌类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随着普安旅游业的兴起以及食品深加工和贮藏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的逐步完善,普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不仅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也给外地人带来了商机。野生菌采集是普安县山区农牧民传统的经济活动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每逢产菌盛期,当地农牧民基本都是全家出动采挖,每年两三个月的采摘时间收入可观。据相关报告,普安县野生菌亩产量约4000斤,普安县在计划种植之前就与外地公司签订保底收购订单,一级菇达10元每斤,亩产值可以达到4-6万元。而且近两年来,通过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实地调研与种植技术培训,野生菌人工种植不断取得成功,特别是羊肚菌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全县野生菌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收集、粗加工野生菌约500t,包括保鲜菇、速冻菇、盐渍、干片、冻干等在内的松茸系列产品,菌类资源产品加工技术相对成熟。因此,在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资源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加大野生食用菌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积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立足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扩大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驯化栽培与资源深加工的广度与深度,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2生态效益

森林是野生菌资源的主要载体,野生菌的生长与森林植被密切相关。野生菌类资源的开发与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无根本矛盾。但不当的采挖方式,尤其是滥采滥挖不仅使天然野生菌和林下资源遭受较大破坏,部分菌类资源甚至枯竭,而且对森林土壤、植被的破坏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天然老林区,一经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采取有效的统一管理措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采集、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法规,规范有序采集野生菌等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有计划地限制性开发,严禁“连根刨”、“一锅端”的掠夺式行为。加强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资源保育技术,加大野生菌资源的人工驯化与林间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扩大人工培育种植规模,使野生菌等林下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科学合理的采集,来缓解对天然资源的过度采挖,规范采挖秩序降低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在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做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2社会效益

普安县境内地质、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但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薄弱,常规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林下资源尤为丰富,因此,利用地区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发展林下菌产业,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森林与气候资源,而且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增长、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安县天然野生菌类资源种类丰富。作为省、州内主要的野生菌生产基地之一,在保护性开发天然野生资源的同时,应科学规划利用资源优势,加大人工培育种植规模,创建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工基地,培植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对菌类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其更深更广地发挥潜在利用价值,使食用菌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之地,为林区经济、社会稳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裘维蕃.菌物学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木里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R].四川:木县人民政府,2006.

[3]马楠.“野生菌王国”凉山木里:“小菌子”成“大产业”[N].凉山日报,2016-09-07.

[4]杨梅,柳成益,唐平等.攀枝花野生菌开发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4,33(5):66-69.

[5]孙亚明.浅谈楚雄州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3):194-197.

[6]林强,孙治宇,谭方河,等.四川省野生菌类资源开发策略[J].四川林业科技,2002,23(1):35-37.

[7]李怡,高岚.野生菌开发利用的效益分析及发展策略--基于四川省平武县的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9-63.

[8]杨红.凉山野生菌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35-136,14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