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型的科学仪器设备是参与高精尖人才培养,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科技资源,同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配置率与配置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科技兴国的理念越发明晰,各企事业单位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备都进行了重点规划,然而,大型的科学仪器设备普遍造价不菲,由于规划的不合理, 大型仪器分布不均衡、重复购置、共享困难、仪器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日益显现,并没能发挥出预期的效用,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财政支出浪费,与当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与共享,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发挥科学仪器资源的作用,使之更好的为科学研究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就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布与共享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当前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布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已经出台了多年,各地也已经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等不同形式、各种层次的共享平台,并且也已经汇集了一定规模的大型科学仪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但仍存在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单一、运行效率低、平台各主体、各子系统间合作层次低等问题,且共享服务的运营模式、服务对象、服务开展方式、收费体系、仪器分类、共享信息收集口径等方面各有不同,各系统分割明显,标准不统一,信息填报重复,部分信息平台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接口手段,不能兼容已有的下级平台,甚至采取人工逐项填写方式收集仪器运行信息,效率低下、信息差错率高,与现代化科技科研的发展无法同步, 极大的阻碍了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新功能的发挥。
2.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策略
2.1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制度的落实工作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意见对促进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提出了详尽的总体要求、重点措施及组织进度安排,通过建立与全国性的仪器共享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创造科技公共资源共享的法制环境,形成了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在此构架下,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看作是一个整体,从系统整体入手,通过各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实现共享服务的有效开展,落实平台的整体高效运行。
2.2大力整合仪器资源,扩充信息库
大型科学仪器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一是要积极调研区域内现有的资源及共享现状,对过往享受过财政科技经费资助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清查,建立起精准的信息库;二是要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报送制,凡符合或享有区域内财政支持的项目机构所购买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主动报送至共享服务中心,纳入平台,参与共享,以丰富平台设备资源。
2.3提高信息化水平,统一使用效率信息标准
针对部分共享平台信息化水平低下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统筹协调,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开放的科学仪器信息以及使用效率信息标准,仪器设备信息标准包含详尽的功能、用途、特性描述,利于社会用户获得准确的仪器信息;同时要充分兼容整合已有各级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打造虚拟的共享平台,并充分利用已建成并良好运转的各级别共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提供有效的向下兼容接口,整合现有地方及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中的仪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2.4重构服务思路及模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及私人市场化运营的优秀的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与服务经验,总结各平台的特色与优劣势,充分结合区域内的资源实际,重构服务模式,设计适合本区域内共享服务的运营模式、服务对象、服务开展方式等,制定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整合资源与优化配置相结合的服务思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平台组织架构各子系统设置,通过运营支持系统、专业服务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创新发展系统四大子系统保证共享服务的实施与优化。并通过具体的资源汇集整合机制、需求识别管理机制、服务对接拓展机制等指导各子系统高效协同运作。
结束语: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是解决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当前我国在大型科学仪器的分布和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制度和法律, 积极推进区域内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配置稀缺和配置过量两种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的市场价值,使之融入到市场中,通过市场化的运作, 让仪器的使用“活”起来,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蔡辉 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布与共享问题探究《科技广场》2019年 第1期 79-84页
[2] 祝林 陈嘉琪 褚英敏 李红亮 谢忠安 欧阳志楠 王春明 招富刚 田文康 华南地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分析及启示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 51(2) 1-8,21共9页
[3] 张广洲,李睿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实践与发展研究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6期 7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