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水质常规化验方法
1.1采用电化学电极检验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在水质分析中主要有电位分析法和电导分析法等。电化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性。水质pH值、氟化物的测定就是采用电位分析法,二者都是通过电极测定溶液的电动势,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离子活度,转化为测定值。水中电导率的测定则采用电导分析法,通过测定水的电阻率,利用电极常数计算出水的电导率。目前水质pH和氟化物采用电位法测定时,多使用复合电极,其有效期相对较短,因此,在实施化验期间,需要定期更换电极,以此确保获取结果的可靠性。
1.2采用离子色谱检验法
离子色谱检验法能够定性和定量地测定水中的阴离子,其是以离子交换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能反复测定和分析多种阴离子,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盐后,水里的阴离子就会与树脂发生交换,利用树脂对不同阴离子的不同亲和性,将树脂分离出的阴离子与具有一定酸性的阳离子发生树脂反应,生成导电性更好的酸性碳酸盐,使水体中原本含有一定酸性的碳酸氢根不断发生反应,生成导电性差的碳酸。采用离子色谱检验法对水中负离子进行检测时,经常会受到水中阴离子含量接近的物质的干扰。
1.3采用氧溶解量的测定法
此方法包含修正法、碘量法,主要是检测水中的氧气容量。
碘量法就是将碘化钾和硫酸锰滴入等待检测的水样本中,由于碘化钾具有碱性特征,因此两者会有化学反应产生,其中溶解的氧可以与锰离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生成四价锰离子。当水里不再析出褐色沉淀物时,可以向水里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使其与褐色沉淀物发生反应,然后溶解于水,与水中的碘离子发生反应,将碘化钾中的碘元素置换出来。采用碘元素测定试剂进行化验,将试剂加入溶液,即可实现测定氧溶解量。通过对滴定液体量的测量,经滴定计算,即可得到氧溶解量的计算结果。对于修正法来说,在对水样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如果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于0.05mg/L,而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的含量低于1mg/L,那么水样本中的氧溶解量就能够通过适量的叠氮化钠开展测定工作,若相反那么水中氧溶解量就要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开展测量。
1.4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主要是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很多优势,其准确度较高,分析速度较快,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体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辐射,从而在原子的中外层形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的过程。由于每个原子中的电子能级不同,因此一些特定波长的辐射光会被选择性共振吸收,使被吸收的波长恰好对应原子被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从而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水质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由物质生成的蒸汽中的原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强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由5个主要部件构成,即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探测系统和显示系统。针对不同元素,需要通过阴极灯、波长范围、缝隙宽度、灯电流等配合测量。而要实现更高量级的检测,获得更好的质量分析结果,则离不开样品的预处理与进样技术。
2制定水质常规化验精确度控制措施
2.1做好样品存放和运输工作
首先,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水样品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按照规定进行样品分类、储存。运输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控制,保存方法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普通储存法。是指通过采取冷藏、冷冻等办法,减少水分挥发,避免水质出现变质。第二,添加化学物质。目前用于减缓水质变化的化学物质有很多,使用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化学添加物性质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选取相适应的添加剂,避免造成水质干扰。
其次,由于水质样品相对特殊,在长时间的运输中出现问题难以避免,所以,在结束水样品的采集工作后,最好及时开展样品检验,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数据。
最后,样品到达检测实验室后,要先进行样品状态核实,做好样品的交接处理,如果未能达到化验分析的标准,必须及时更换样品,提高水质常规化验的分析质量,促进水质常规化验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2校准各类仪器设备,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水质分析会用到各种仪器,比如分析仪器、玻璃器皿等,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保证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且做好清洗工作,以免仪器本身存在问题影响监测分析结果。此外,还要加强对参照物的监控与管理,高质量的参照物是确保水质分析结果可靠的必要条件。所以,对于操作者来说,应查看标准物质的合格证,或通过对照测试验证量值的精确性和溯源性。但是,即使是配比好的标准物质,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止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导致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2.3实施对水质稳定性进行检验
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除对水体质量进行检验外,还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例如,要精确地监测某一地区的水质,就需要对取样频率、取样时间和取样点的布局等进行全面考虑,即选择稳定的取样周期,规划取样个数,控制取样频率。在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取样次数;采样时间可以分为丰水、枯水两个时段,或按季节变化决定;在采样检测点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比如,检测河流水质时考虑其宽度和深度,找出检测基准,科学设置检测点,通常距离水面0.5m。
2.4组织检验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保证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使水质常规化验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组织检测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确保其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能够胜任水质常规化验工作。例如,对检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知识讲授,让其熟悉水质常规化验操作过程,对这项工作形成较强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保证水质化验结果准确。水质检验员培训是为了提高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合格,因此通过水质检验员培训,可以学到水质基础知识、水质检测设备的使用、水样采集与处理、水质检测项目、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等内容。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学历背景,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获得水质检验员培训证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质常规化验精度的控制比较复杂,从本质上讲还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高质量的测试方法,可以从点到面验证精确控制系统的运行;相反,在许多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水质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控制能够有效地评估组织的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常规水质检验方法及准确性控制对于检验机构来说非常重要,需要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给予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胡亚丽.水质化验分析策略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山西化工,2023,43(05):58-59+63.
[2]周媛媛.水质化验分析中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35(0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