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度推进,中小学教师以及学生均切实体会到“双减”政策的意义及价值。学生得以从高压学习环境解脱出来,积极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了解到不同学科的魅力;而教师也能够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思路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大多数教师只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转型升级,却忽视了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减少作业数量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牺牲教育质量。相反,教师应追求作业的精益求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精选题目,剔除重复、低效的练习,确保每一道题目都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升。其次,作业的设计应注重思维训练,而非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四则运算”这节课中,以前教师可能会给学生布置运算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但现在教师需换一种思路。首先,不是题目越少越好,而是要“选得精”。教师要从海量的题目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的题目。比如,不再是简单地做10道加法题、10道减法题,而是选择能让学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规则,需要一定思考和解题策略的题目。其次,作业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算,需要学生动动脑筋思考探究。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多种运算规则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四则运算,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小达人”的作业,给学生一个购物清单和每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自己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或者给学生一个固定的预算,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物方案。这样的作业学生做起来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还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双减”政策并不意味着作业就轻松,而是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更加用心、更加科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作业中得到提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丰富形式,增加趣味
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书面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数学游戏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首先,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数学作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使其在互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关于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如“去超市买东西,怎么比较价格更划算?”例如,在一个小组中,学生选择了比较苹果和香蕉的价格。学生首先记录了每种水果的单价和重量,然后计算出每种水果的总价。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虽然苹果的单价较高,但由于苹果重量较轻,总价反而比香蕉便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小卖部或附近的超市进行购物实践。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自行挑选商品并计算总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如文具、零食等,然后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这种实践活动也让学生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结合学情,分层要求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综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只有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为学生设计出真正合适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为每个层次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小数乘法的高级应用题,如“某超市的苹果价格是每千克5.6元,小明买了3.2千克,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设计一些更基础的题目,如“计算0.8×0.5的结果”,或者是“将2.4分成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数是0.3,另一个数是多少?”这样的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实施这一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作业的难度和要求。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基础题目上表现出色,可以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反之,如果某个学生在高级题目上遇到困难,则应适当降低难度,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和提高。通过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多锻炼,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逐渐进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充分证明了结合学情、分层要求的作业设计策略在“双减”政策下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分层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对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从小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入手,坚持趣味性、生活化、多样性、灵活性原则分层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用丰富可选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作业评价强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完成数学作业,设计特色化分层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生的能力素养,保证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秋.“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措施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3):37-39.
[2]李飞.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读写算,2023(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