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检测中同一场所不同型号仪器适用问题探索
纪晓建1 彭红艳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纪晓建1 彭红艳2,. 防雷检测中同一场所不同型号仪器适用问题探索[J]. 中国仪器,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5.
摘要: 本文针对大型场站同一场所同一测试项目使用不同型号仪器同时测试的情况,利用与标准器比对,分析系统偏差及突变,为防雷检测同一场所不同型号仪器适用的可行性提供借鉴,也为检测数据的连续使用及可比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 防雷检测;不同型号仪器;适用可行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75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基本建设加快,生产建设规模扩大,防雷设施呈现分布广、设备多、防雷方法综合应用的特点。为提高检测效率,对于大型场站同一场所同一测试项目出现多人分组使用多台仪器同时测试的情况,使用的仪器有的型号一致,有的不一致。为了检测数据的连续使用及可比较性,有必要对同一项目使用不同型号的仪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得知系统误差,为防雷检测同一场所不同型号仪器适用可行性提供判别方法,以增加防雷检测的科学性。另外系统信息化的日趋发展,数字化、高灵敏的继电保护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它们对防雷精度的要求愈来愈高,探索不同仪器之间的测量误差影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不同型号仪器使用的原因

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1]。这是为了资料的可比性,但实际测量中有时难以达到,主要原因有:

1.1  仪器的更新换代。随着智能化、精度高、操作便捷的测试仪器的出现,各防雷检测机构加快新的测试仪器应用,老的仪器还能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新旧不同型号仪器并存的局面。

1.2  仪器更换。同一型号仪器出现故障或不能满足场地测试要求,需要更换。

1.3  不够用。被测试项目面积大、设备多,天气条件、工期、成本等原因,需要多人分组同时测试,同一型号仪器短缺,配备其它同一项目检测仪器,以满足测试需要。

2  测试比对

工频接地电阻是防雷常规检测中测试最多的项目,各检测机构不同型号的仪器储备也较多,本文以接地电阻测试仪器为例,分析MS-1026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MI2126多功能接地电阻测试仪、MI2127多功能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测试仪、GEO-1022N多功能土壤电阻率测试仪、LPS-6260多功能大电流接地电阻测试仪5种仪器精度、误差及同一场所的适用性。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在对检测对象测量时选择同一对象、使用同一标准、同一测试环境,并选用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ZX100型(温度系数小、稳定、变差小)直流标准电阻器0.1Ω、1Ω、4Ω、10Ω、30Ω、50Ω、100Ω、500Ω、1000Ω额定值进行比对。

2.1 各仪器主要性能参数

表1 不同型号仪器主要性能参数

1.png2.2  各仪器测试数据

表2 不同型号仪器与标准器比对数据及各自偏差率

2.png各仪器测量值与标准电阻比对的偏差率见图1:

3.png图1 不同型号仪器与标准器比对偏差率

通过比对分析可知:①在各标准值下,MS-1026已出现较大的系统性偏差,偏差率最大达-20.9%,远远超过其最大允许误差标准,变性不能使用。②MI2126、GEO-1022N各标准点均在±2%以内,满足精度要求,性能较优。③MI2127在0.1~1.0Ω低阻范围精度变差,其他段满足使用要求,并系统性偏差为正。④LPS-6260在高阻时精度高,低阻时精度偏低。

3  结论

(1)仪器每年需定期进行校准检定,应使用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1],不能走过场,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此项工作应引起重视,不能只重效益,不重质量,应本着对被检方生产安全负责的态度,把仪器的准确度作为第一关,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为委托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测试结果,以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2)仪器虽有系统性偏差,如误差范围均小于最大允许误差标准,误差率在仪器精度要求范围内,是能满足测试项目要求的,在同一场所可同时适用,数据可连续使用制作同一份报告。

(3)通过与标准器进行比对分析,可知测试仪器整机性能以及稳定性、可靠性,得知各自的系统误差。其它不同项目的测试仪器,如型号不同时可用相应的标准器进行比对,了解仪器性能参数和测试条件,熟知系统偏差,这对于现场应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4)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仪器,通过比对,与标准器偏离度不是太大还可应用,必要时可参照相应误差段进行订正。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8、15.

作者简介:纪晓建,男,汉族,1976年9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如皋人,副高级工程师,从事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