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应“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可见,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化体现。对于飞机制造企业而言,如何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的深度融合,是需要重点关注并认真探究的重大课题。
一、企业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意义体现
(一)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
飞机制造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党建工作必须与生产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基层党组织要在企业战略规划、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核心环节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全面贯彻落实。通过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机制,确保公司在重大战略、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方向正确,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是实现企业生产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
飞机制造企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技术挑战,必须通过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基层党组织要在生产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党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制度,确保每一个关键岗位都有党员的积极参与,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
(三)是稳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飞机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升级。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建议,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党建引领,企业能够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党组织可以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攻关小组,集中力量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推动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此外,通过开展“双培”工程,形成人才梯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制造企业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困境难点
(一)融合视角不够深、不够广
飞机制造企业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视角亟待拓宽和深化。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全面理解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辩证关系。例如,一些党组织负责人过于关注党务基础性工作,党建只往一线走,未往技术研发等核心环节走,较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也无法实现党建与生产工作的连贯性、协同性,导致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整体效能。
(二)融合方法不够新、不够巧
飞机制造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型企业,其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融合方法上较为单一,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足。例如,基层党组织未能实现“一党委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要求,鼓励党员干部联动岗位先锋的数量较少,党建“有形化”在生产一线的展现不充分。可见融合工作的思路尚未完全打开,缺乏创造性地将党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能力。
(三)融合机制不够实、不够合
飞机制造企业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还需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例如,对党建考核的系统性思考和谋划不足,导致考核标准不高、内容不实、形式单一,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例如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未能将党建考核与生产任务考核有机结合,缺乏实质性的推动和监督。
三、制造企业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一)政治融合先导,总揽深度融合领导力
1、明确政治方向,提升理论学习实效
企业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和研讨交流,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基层、进区队、进车间、进班组、进项目,确保政治方向明确。例如将“第一议题”制度化,组建“党的精神宣讲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宣讲,提高理论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党的领导,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将党建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动态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明确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清单。制定股东决策清单、董事会决策清单、授权经理层决策事项清单,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3、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企业应强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研讨实效,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开展学习,做到学原文、悟原理、深研讨、出实招。例如,定期组织生产一线的党员和技术骨干参加理论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任务和技术创新课题,探讨如何运用党的理论解决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治理融合着力,纾解深度融合执行力
1、强化党组织融入企业治理
企业应将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写入企业章程,通过构建企业治理制度,管理者应将党建的基本要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明确党组织成员的职责范围。例如在制定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和安全管理等制度时,应同步纳入党建要求,确保党组织成员全面参与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实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2、交叉任职,形成治理合力
企业应建立交叉任职的组织体系,使党组织成员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关键治理机构。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党内监督小组,与生产、研发、财务等部门的领导层形成交叉任职,确保重要领域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有党组织的把关。通过逐层建立党组织工作网,有权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再由企业内部会议商议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日常监督,确保政策落实
企业应将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党组织应重视日常谈心谈话,紧盯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要节点,特别是生产安全、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等环节,针对在干部监督、日常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中担任关键岗位的人员,定期开展提醒谈话。在干部选用和选优推优工作中,认真把好廉洁从业意见回复关,重新梳理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三)渠道融合创新,强化深度融合保障力
1、联动机制,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企业应建立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可以设置专职的党建督查员,与生产安全、质量控制等部门的人员形成联动,共同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大对制度执行的力度,贯彻“一以贯之抓制度落实、驰而不息抓制度执行”的方针,确保各项制度长期稳定和高效,防止违规风险,落实“八项规定”,严密防控“四风”反弹。
2、文化自信,激发职工干部活力
企业应利用讲座、网络学习和报告会议等形式,将党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提高职工干部对党的认同感和企业的归属感。例如,定期举办“工匠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激励全员追求卓越。同时,建立工会制度,增强员工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沟通解决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智数赋能,提升基层工作效率
企业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党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例如开发智能党建管理系统,集成党员管理、学习培训、问题反馈等功能模块,方便党员随时参与学习和活动。同时,推进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党建任务与生产目标协同管理,确保党建与生产工作同频共振,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总之,飞机制造企业应边实践、边探索、边实践,针对自身特性与实际需求,形成党建与生产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激活基层党建的生产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琴.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N].科学导报,2020-10-25(B03).
[2]刘畅.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0,(27):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