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军用航空设备而言,机电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承载着多项业务,其中包括设备的调动、应用以及维修,因此不仅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同时还涉及到海量的信息,所以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诸多难题,在军用航空设备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会对于军用航空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就要有效地融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1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上,能够从技术层面,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实现高效、高水平的管理,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优化配置机电设备的应用,促进设备使用效率的提升。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能够提高计算机功能的精细化程度,这样就能够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设备的充分协调,提高设备应用的科学性。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力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占用。当前,在军用航空领域为了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平台为依托,收集和整理设备数据,便捷的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基本参数,进行实时的观看和查询,从而明确规划管理方案。
另外,从组织层面上来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对于机电设备管理质量的实现,做出基本的保障。当前,很多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出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组织管理的缺失。设备的运行情况一个直接的影响要素就是管理人员,所以必须要加强人员的组织管理,通过组织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才能够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调动,从而提高设备管理人员配置的科学性,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来,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
通过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各项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这样就能够第一时间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更改机制的提出和调整。在发生故障以后,也能够立即采取应急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快速地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查找。在比对与分析的基础上,确保信息的精准性,有效地节约信息筛选所消耗的时间,大大的降低信息的收集和判断所出现的失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精准的捕捉项目信息内容,为各项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还能够精准的确定数据来源。
2 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进一步转变了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的优化,同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成效。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以信息系统模型作为载体,促进信息技术在设备管理中作用的发挥。随着管理工作的开展,依靠信息技术,通过其网络实现功能的展现,从本质上来看,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大型的网络系统载体为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机电网络设备的控制和操作,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的协调统筹管理设备,依靠远程的方式进行设备的操作与管理,具有较高的精准性。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机电设备性能的实现,优化设备的配置和安排。在信息化机电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软件的科学设计。编程方式是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依托,人们要结合具体的设备管理目标和要素,提高编程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管理的优化[1]。
3 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
3.1 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军事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军用航空的机电设备具有多元的种类。因此,随着设备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对其管理工作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从整体上促进管理效果的优化,保障设备的运行效率,就要充分的借鉴信息技术,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当前对于具体的管理应用而言,信息技术不具有较高的应用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对于信息化模式的运用依然属于初级阶段,没有从整体上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因此这也会对于设备的运行能力,造成直接的影响,不利于设备运行质量的实现。这一问题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当前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因此这都使得在实际的机电设备管理中,难以实现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所以就要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促进设备管理质量的不断强化,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促进管理成效的实现[2]。
3.2 信息技术应用片面
在军用航空领域所涉及到的各项电子设备,不仅具有多样化的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通过全面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设备管理成效的综合展现。但是当前对于具体的管理实践,信息化的运用依然具有片面化的问题。在军用航空的机电设备管理中,并没有大范围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一部分核心设备采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大多数的设备依然应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都会对设备管理效果的实现,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随着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往往会优先在一些应用难度系数低的设备上,实现信息化的应用。而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不仅会涉及到大量的投入,同时面对技术人员缺乏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会使得信息化技术应用受到限制,造成管理缺陷的存在。
4 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措施
4.1制定科学的应用规范
对于军用航空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作为一项严谨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所以,为了确保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实现,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规范的建立,这样才能够对信息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提供重要的指导。首先,要对于当前军用航空的机电设备所具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做到精细化的掌握。在明确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这样才能够确保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流程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同时针对设备的结构和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确保资料分析以及技术应用工作的全面高效的落实,才能够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的铺垫。其次,要根据设备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特点,进行技术应用流程的制定,提出科学的应用方案和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后续的管理实践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能够充分的匹配机电设备的运行,依靠科学的信息化方案的落实,从整体上推动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有效应用[3]。
4.2 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
为了确保信息技术在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效果的发挥,就要加强对于技术的更新和升级,同时还要从人员角度,促进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提升人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从技术角度加大投入力度。在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根据国内外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案例,进行经验的总结,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充分的考虑到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基于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先进的技术方法的引进,推进机电设备管理和信息技术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另外,为了有效地减少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应用成本,可以采取协调合作的方式,比如说依靠校企合作,能够大大的降低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开发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从而促进互惠共赢合作目标的实现。对于高校方面,能够提供新兴的技术人才,而企业则是为高校的人才进行实践培训基地的提供。另外,通过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所以要重视对于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依靠定期的培训,确保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促进其信息素养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4]。
4.3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制度
对于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而言,要统筹协调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据当前的管理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促进设备管理效果和质量的提升。首先,通过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融入,要建立起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实现。通过运用制度的构建,依靠清晰且明确的制度体系,促进设备管理各项工作的优化,进行权责的明确,实现高质量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落实。要在科学的应用制度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信息化管理应用程度的不断完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对于信息化技术应用所存在的片面化的问题。另外,还要进行健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构建,从而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并加强对于系统框架的维护以及更新工作的落实。通过对于框架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图纸的运算、研究以及策划,提高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框架所具有的可行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军用航空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为了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管理成效的实现,就要积极地推进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建立科学的信息化运用方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现代化机电管理模式,从整体上促进机电设备运行实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瑞.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6):87-88.
[2]万小菲.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J].时代汽车,2021(13):35-36.
[3]崔婷.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1(07):62-63.
[4]刘振兴.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4):115-117.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2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