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
刘晓光 曲昆 徐静 侯堃(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晓光 曲昆 徐静 侯堃(通讯作者),. 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6-2022.6我院开展中医护理管理措施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纳入2020.5-2021.5我院开展常规护理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经过展开回顾性分析,比较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开展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VAS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2、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护理管理;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31
基金资助:

前言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全身性炎性反应疾病,为机制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关节滑膜炎,主要侵犯手、腕、足小关节,容易反复且对称性发作[1]。早期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病状,晚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关节僵硬、畸形,伴骨头损伤和骨骼肌萎缩,致残率较高[2]。类风湿关节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3]。同时,护理干预措施也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6-2022.6我院开展中医护理管理措施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范围37-75岁,均值(56.42±3.37)岁,病程2-18年,均值(10.19±1.88)年;

纳入2020.5-2021.5我院开展常规护理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范围35-75岁,均值(55.39±3.21)岁,病程1-18年,均值(9.56±1.28)年。

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经过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组间样本量,可比(P>0.05),全部受试者均获研究知情权。

入组标准:明确临床诊断。

脱落标准:兼患其他类风湿病变;其他靶器官病变;精神障碍;入组前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保证常规疾病护理,结合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电话随访。

观察组:以上述护理措施为基础,联合中医护理管理,具体包括:

(1)疾病知识指导。该病久治不愈,容易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由于患者欠缺疾病认知,容易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不够,影响配合度与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以成功的治疗安全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2)中医管理措施。情志护理。患者长时间被疾病困扰,负面情绪严重,这对疾病的转归非常不利。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积极的沟通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饮食调理。确保膳食营养搭配均衡,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腻、寒凉的食物。同时,为避免患者营养状态异常,需及时补充维生素、蛋白质。 中药熏蒸。鸡血藤20 莪术15 桂枝15 制川乌15 制南星12 白芍20 细辛10 桑寄生15 红花15 防风15,上述药材加300ml清水浸泡60min,煮药。患者平卧,将治疗区置于蒸汽中,盖被褥,温度不得高于38度,1次/d,每次30min。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不适立即停止;功能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展开膝、踝关节运动,以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锻炼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活动力度。艾灸。选穴:阿是、足三里、曲池、昆仑、合谷、大椎、太冲、三阴交,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间距3-5cm,温和艾灸20min,1次/d。艾灸时注意调整间距,避免烫伤。

1.3观察指标

(1)疼痛情况:量表:VAS,分值越低疼痛度越低。

(2)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兼具正态性、方差齐性,“x̄±s”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 ,“n(%)”表示,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成立。

2结果

2.1 VAS评分分析

见表1,VAS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2、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 

表1 VAS评分分析[x̄±s/分]

41.png

2.2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见表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

表2生活质量评分分析[x̄±s/分]

42.png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累及周围关节,具有多系统性、炎症性,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与预后[4]。中医护理管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护理中结合中医传统方法,极具中医特色。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理论中被归属于痹病的范畴,病机在于机体虚弱、正气不足、气血不足、易感风寒、静脉壁阻、久治不愈,累及关节损伤[5]。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需首先明确其具体证型,予以相应的干预,以确保其有效性[6]。文中,将中医护理管理施于观察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更低,且生活质量更高(P<0.05)。可知,中医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中药熏蒸功效在于抗炎、镇痛,促进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的血流与营养,推动组织代谢废积物的清除,以此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炎性水肿,降低关节内压,促进病变组织恢复正常[7]。艾灸可抗病毒、抗感染、强化机体免疫力,点燃艾条产生热能,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退水肿,从而提升护理效果[8]。中医护理管理无创、无毒副作用,立足于病状具体分型,以机体调理为目标,与常规护理联合,可标本兼治,确保预后。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中医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参考文献

[1]尹娟,刘淑娟,周敏,等.子午流注针灸法结合慢病管理模式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晨僵状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7):2455-2458+2467.

[2]周姣媚,刘新影,郭敬.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实践[J].北京中医药,2022,41(04):468-469.

[3]周芬,刘丹,梁青鑫,等.类风湿关节炎常见适宜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点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0):717-720+746.

[4]金妙娟,杜红卫,王柳青,等.正念身体扫描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7):1616-1620.

[5]武占成,赵晶,朱秀惠,等.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病变从络病论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05):760-765.

[6]张晓华,李仁东.中医辨证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09):207-210.

[7]汪乃一,姜兆荣,李略.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护理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06):208-210.

[8]杨湘薇,蔡超英,胡艺译,等.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06):31-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