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分娩过程也十分复杂,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产妇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是根据孕妇身体健康程度与医师的专业评估等相关检查,确定孕妇无法自然分娩而需要进行剖宫手术的一种分娩方式[1],剖宫产手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自然分娩中出现分娩困难、新生儿窒息、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概率[2],还使孕妇以及新生儿生命健康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由于剖宫产手术会对产妇身体形成创伤,且手术后麻药失效时,产妇会产生疼痛以及一些不良症状的生理特征,不仅加重了产妇痛苦,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产妇术后康复效果。基于此背景下,我院对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和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对近一年我院80剖宫产产妇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产妇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年龄23—41岁,怀孕周期为35-42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4—42岁,怀孕周期为33-42周,两组产妇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普及分娩过程中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3];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内容综述如下
(1)环境护理,保持好产房的温度以及湿度,让产妇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分娩,同时控制减少产房内人员走动,避免细菌大量滋生,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降低产妇住院期间的风险,给产妇普及剖宫产相关知识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态度要温和,语句尽量通俗易懂,便于产妇理解。(2)心理护理,增加与产妇沟通频率,询问产妇感受,耐心为产妇及其家属解答疑问,对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开导缓解,用以稳定产妇情绪,确保产妇心情疏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安排产妇探视新生儿,说明只是暂时的分离,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3)术后护理,经常用温水对产妇的四肢及背部进行擦浴,每天对产妇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给予产妇被动康复运动,将产妇下肢抬高15°[4],及时对产妇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观察产妇双下肢的变化情况,有肿胀、血栓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生,每天对产妇的腿部进行按摩,从脚掌方向向近心端方向轻推,动作要轻柔娴熟,按摩15分钟后,(4)生活护理,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和运动表现,进行每天运动次数和运动量的加减,给与产妇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保证产妇营养的均衡,避免产生贫血现象,多食用含铁、高钙等食物,包括豆制品、蔬菜及水果的补充,使产妇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1.3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产妇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同时对产妇护理前后的纤维白蛋原、血小板计数进行测量[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t/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康复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各术后康复指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康复情况对比(X±S)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以讲求以人为本原则,一切以产妇的感受、需求为主要工作,综合科学的护理方式,以保证产科护理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同时尽最大能力为产妇提供全面性的优质服务,满足产妇需求,促进产妇术后康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妇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各术后康复指标(P<0.05),说明了精细化护理模式能进一步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产妇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缩短产妇住院时间,促进产妇术后康复,更好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保障了产妇生命质量,获得广大产妇的一致认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慧,吴晗,杜晓慧,孟祥凤.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5):181-182.
[2]徐洁.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26-27.
[3]唐雅琳.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64-65.
[4]谢慧.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0):113+115.
[5]刘金玲.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