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成为当前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当下中国教育的迫切需求。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基石,面临工作环境、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多重挑战。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提高待遇和完善职称评定是两个关键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是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很多乡村教师收入偏低,甚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乡村教师的收入与其付出相匹配。除基本工资以外,还可以考虑设立乡村教育津贴、艰苦地区补助等,以弥补乡村教师在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及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等保险,也是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的重要途径。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往往更侧重城市教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工作和贡献可能缺乏充分认可。政府应调整职称评定标准,充分考虑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和乡村教师的实际贡献。例如,可以将乡村教师在乡村基层的实际工作年限、对乡村学生的指导和帮助等纳入评定依据,以更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价值。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我国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很多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率低,乡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有限。这不仅制约了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影响了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技术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为乡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并针对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可以组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分享经验,帮助乡村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鼓励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方式,对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学习和应用的积极性。
三、培训与发展
一是增加培训机会。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增加培训名额,确保更多的乡村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中来。二是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可以通过开展需求分析,了解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课程。同时,培训内容还应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乡村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远程培训和实地培训。线上培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机会;线下培训则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操作。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发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将培训与职称评定、待遇提升等挂钩,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奖项的方式,表彰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五是加强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需要建立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和分享平台,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社会以及乡村教师本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四、优化资源配置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地区,乡村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一代的摇篮,承载着无数农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落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为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改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通过增加经费支持,为乡村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室设施、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二是鼓励社会捐赠。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赠教育资源和设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乡村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机制,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学校,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例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让乡村学生共享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四是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措施,提升校园环境的品质。五是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通过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设施维护和管理能力。
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系统工程,仅仅通过短暂的两三年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教师长期积淀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它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较大的专业投入才能逐步解决。未来我们需要站在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深化认识这一问题,通过项目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实践研究,继续探索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红.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促进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2(5):92-96.
[2]李嘉欣,向文.音乐学本科专业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质性研究[J].科教文汇,2022(5):46-48.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探究》(JCJYC23250501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