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方案的精准执行、工程质量的可靠保障以及施工流程的顺畅无阻,前期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将水文水资源管理策略融入其中,为工程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的同时,还能够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石。
1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1)水资源的精准管理。水利工程是当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它确保了人们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在项目的规划初期,细致分析当地的水文数据,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历史记录,合理规划了水库和干渠的规模。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效避免了设计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防止了水旱灾害的发生。通过精确管理,最大化水资源价值。(2)流域环境的严密监控与治理。在水利设施的建设中,需十分注重水源的保护和废水的处理。通过对流域水文条件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废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持续性的监控在提升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控制能力的同时,还确保用水的安全[1]。(3)经济合理与实用性强。水利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人民,解决防洪抗旱的问题。通过科学布局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地引导水流,防止在强降雨时水流对低洼地区的冲击。同时,在干旱季节,水库的蓄水可以通过河流输送到农田和城镇,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设计,兼顾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并体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
2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 资料筛查
在水利工程规划初期,水文水资源管理团队的首要任务是详尽地筛选和收集相关资料。其中,水域的详细资料是重中之重,包括安全鉴定报告和登记信息。对于人工水库,需要特别关注其原始设计数据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对地形地貌进行细致勘察,依据自然地理特征,搜集主流支流特性、集水面积等关键数据,并确保地形地貌图的实时更新。这样,通过软件计算得出的数据才能更加准确可靠,为水利工程的后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对于经过人工加固的水库,也要收集其最新的库容和抗洪能力数据,为工程规划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
2.2 水质评估
在水质监测与管理中,水文水资源领域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提供了独特且高效的解决方案。以“环境一号”卫星为例,其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能够精确检测水体中的叶绿素a、溶解有机物以及悬浮物等关键成分,这些数据对于水质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可以直观反映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情况,对预防水华等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水文水资源管理还关注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温度、pH值等,这些参数对于判断水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持续的遥感监测,能够观察到水质变化的趋势,为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帮助追踪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对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2.3 勘察现场
保障水库安全,现场勘察是必要前提。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忽视现场勘察往往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增加。因此,在水库实地勘察时,需要全面而细致地开展工作。不仅要精确测量槽身的基本尺寸,还要对槽身的控制措施、材料选择和使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闸门的材料构成、设计高度和开口数量等关键参数进行细致研究,以充分理解其工作机理。此外,整合水利工程的图片和文本资料,可以帮助全面掌握水库加固效果、水流动态和水位波动等信息。而且,还需充分考虑库区周边的地形地貌、河流的流速流向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基于地区特性,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确保地区安全。勘察完成后,需对水文水资源管理项目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经营类型和建设范围科学划分河川流域,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4 灾害监测
洪水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水利工程中的洪水监测与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文观测站作为这一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洪水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这些站点,能够实时监控流域内的各项水文指标,包括降雨量、水位和流量等,并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将这些数据迅速传递出去。互联网等通讯渠道使得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实时共享,为洪水预警和应对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基于历史数据和先进的水文模型,还能对未来洪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2]。一个完善的洪水预警体系包括明确的预警标准、高效的预警信号发布流程和全面的应急响应措施,这些都能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而水利工程中的防洪设施,如堤防、河道整治和水库调控等,也能根据洪水监测数据做出相应调整,以增强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2.5 结果分析
对于水文水资源管理结果的评估,应运用综合的方法体系。首先,将现有的管理结果与标准图纸和工程文件进行对比,以发现潜在的差异,并据此进行深入的评估,避免误差的累积。其次,水位的变化情况直接反映了工程设计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3]。最后,在对比计算结果与历史数据时,需要特别关注坝顶高度的数据,并据此评估是否存在漫顶的风险。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机构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6 调整蓄水位
在管理水库蓄水的过程中,需要实时关注并适应人民群众的实际用水需求。如果水库的蓄水量无法满足当前的用水需求,必须迅速通知相关主管部门,以便进行水位的有效调控。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需水量大增,这时,需要通过提高水库的水位来保障农业用水的充足供应。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需要紧密协作,共同商讨并制定一套可行的操作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结束语
综上,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工程的整体效益,并显著减少安全隐患。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水文水资源管理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其职责的重要性,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来增强管理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关注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越,郭慧昊.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研究 [J]. 居舍, 2021, (27): 139-140.
[2] 麦麦提托合提·吾加卜杜拉.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初探 [J]. 地下水, 2021, 43 (04): 267-269+299.
[3] 刘广陆.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 [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 49 (01):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