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的目标是消除或减少引起疼痛的因素,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获得高水准的生命质量,患者舒适感显著增加。充分控制疼痛是手术成功的要素之一,同时可减少对手术部位的处理,减轻肿胀、血肿形成及感染,并可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战胜病痛的能力。
1疼痛的观察
1.1确定疼痛的部位对疼痛的观察首先应明确疼痛的部位,疼痛一般投影在病变处的皮肤表面,但由于牵涉痛及放射痛等原因,有时表现在远离该器官的某些部位,因此,疼痛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如颈椎病时因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单侧或双侧上肢[1];其次应明确疼痛与原发疾病的关联,对新出现的疼痛及与原发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不相符的异常部位的疼痛应引起高度重视。
1.2判断疼痛的性质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变性质,如损伤、炎症、畸形、肿瘤等。损伤分为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炎症分为感染性、无菌性;肿瘤分为良性、恶性等。疼痛的种类包括绞痛、刺痛、钝痛、烧灼痛、撕裂痛、刀割痛等。
1.3评估疼痛的程度一般把疼痛分为严重、重度、中度和轻度。四肢骨伤后或术后疼痛,与受伤程度、部位、手术大小、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一般常见轻、中度疼痛,个别患者可出现短暂的严重疼痛。疼痛的评估方法较多,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因为疼痛受到个体的耐受性、心理特征、精神状态、注意力、舒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差异性较大,应通过健康教育和患者综合情况的判断把这种差异降到最低。
1.4发现疼痛的诱因及缓解因素骨伤患者不正确的体位和肢体活动会引起疼痛加剧,而天气变化、冷或热、强光、嘈杂音等各种外界刺激以及本身的情绪波动也可影响疼痛;适当变换体位、转移注意力、使用镇痛药等可促使疼痛缓解,应认真观察加以辨别[2]。
1.5观察疼痛的伴随症状疼痛的伴随症状较复杂,几乎每个剧烈疼痛的患者均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加速、瞳孔缩小等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其他常见的伴随症状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四肢创伤后或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及神经活动状况,早期发现缺血性疼痛等严重问题。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以及术后心理护理。借此来达到有效消除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的目的,因为患者如果在术前出现了过分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现象,会使得其自身极易出现更加严重的疼痛,这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我院根据不同患者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和抗疼痛的能力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在进行手术前做好良好的教育,经常性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能够以积极、开朗的状态去面对手术[3]。同时,加强患者对相关止痛药方面的认识,告诉患者早期活动或者深呼吸等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和患者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经常性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让患者能够加倍的信赖医护人员,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心理护理才能够做到位。要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良好的康复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是十分有利的。
2.2术前疼痛护理搬动骨伤患者要注意避免增加疼痛,应先固定好骨折处,后搬动;头颈部及躯干损伤的病员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屈曲及扭转;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后再处理骨折;对合并复合伤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无饮食禁忌,应及早口服止痛药物,如饮食受限,应及时采取其他镇痛措施。
2.3术后疼痛护理骨伤科患者手术大部分伤及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对于伤及深部组织、瘢痕组织、病理性组织及创伤性大的手术,疼痛较剧烈,应果断、及时地给予止痛药物,并进行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3.1对于创伤性大的截肢术,疼痛较剧烈时,一般给予较强的止痛药物,如肌肉注射哌替啶。这类患者一时不能面对现实,有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和不安,疼痛会更强烈持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鼓励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
2.3.2行血管吻合术、断肢再植术的患者,由于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影响血液供应,妨碍组织修复,应及时给予止痛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积极配合治疗。
2.3.3使用夹板、石膏固定及牵引的患者,当患者主诉疼痛时应首先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查看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组织受压。应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石膏开窗检查,不易轻率应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肢体缺血症状,造成皮肤溃疡,甚至肢体坏死的严重后果;因体位不当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正常情况下,术后3~5天疼痛可逐渐减轻;如疼痛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则考虑伤口感染,应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讨论
造成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疼痛患者时应对患者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护理。本文中通过采用疼痛的评估、常规的护理及心理行为的干预等多种护理方法对骨伤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护理。及时缓解了骨伤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巴淑湫.试谈如何护理骨伤患者[J].健康必读,2011(10):143.
[2]杨霞.针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287.
[3]李金学,朱立国,高云,等.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9(9):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