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民航业是高新技术集合度最高的典型行业,这一点就决定了物联网技术必须要服务于民航业的各个领域。物联网是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它是互联网的一种扩展和延伸,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主要是采用传感技术来收集最末端设备的信息,通过规定的通信协议,遵守机制原则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生活中的物品出现在虚拟的网络中,便捷了人们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跟踪、监控、定位和管理的功能。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为21世纪的技术革新开起了一个新世界。目前为止,物联网技术在民航安全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属于空白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联网技术将为民用航空业安全检查技术开创一种新的方式。
一、安检物联网的技术构架
民用航空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客、行李、货物安全检查的实施,第二是对安全检查的管理工作。安全检查的管理工作是安检物联网信息化工作的一维视角,通过物联网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来全面掌握工作人员、旅客、场地情况、物品、设备仪器和组织等的信息,用这些信息建立多维度数据视角。安检物联网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和分析三个环节来解决问题,其中数据采集是重点,数据采集RFID技术是关键点。大数据关注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人工智能则是关注解决数据分析的问题。
(一)安检物联网。
安检物联网[1]。安检物联网系统是指在安全检查工作中使用现代信息,RFID、传感器和通讯技术,高效的、高质量的、低成本的新型安检管理工作机制。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安检人员承受的风险和压力,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旅客,并且保障空防安全。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组成部分有监控系统、服务系统、工作人员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围界系统和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系统。
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主要包括RFID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在安全检查流程中,安检待检区、安防部位、重要安检和安检通道上主要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比如说,在重要的出口和入口处,开包检查出,以及安检验证处都有视频监控,这些数据都是实时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根据所收到的数据快速准确的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给出相应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启动报警和请示报告,这些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监控监视。
2、服务系统[2]。服务系统的功能有:收发文件,请示文件,报告文件、通知事宜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公布等。这些功能是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提升办事效率,节约办公资金。
3、工作人员管理系统。民航的航站楼隔离区比较特殊,人员的进出都需要严格管控,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RFID信息化管理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还能更好的服务于机场的旅客和其他人员。
4、设备管理系统。顾名思义,是针对安检设备管理的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是通过嵌入设备的带有状态感知功能的RFID,用来感知安检设备的工作情况,并根据所感知的讯息来进行设备管理。
5、数据处理系统。此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采集的视频信号、RFID数据和各种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在分析后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协助物联网流程更好的完成工作。数据处理系统是核心系统,管理着安检物联网系统的每一个环节。
(二)安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3]。
RFID技术指射频识别,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通信技术,通常称为电子标签。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指定目标并且读写相关数据,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识别系统和指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接触或光学接触。构建物联网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想要拥有完美的物联网,RFID是关键点。目前可以与互联网连接的识别技术有:红外技术、地磁感应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射频识别技术相对于其他识别技术来说,准确率、感应距离和信息量等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三)安检大数据。
大数据是巨量资料,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的特点[4]。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学、金融和统计学领域。在安全检查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须要全面参考安检多部门的各类资源数据,有序的整合安检综合指挥平台,其中也包括每个安检业务的子系统。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开放每个安检子系统的查询管理权限,形成全面采集,全体共同享用,各自取得所需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大数据中的各类数据需要通过数据管理治理,总结、储存、整合,分析和共享后,整理成实时数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三类。再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整理加工。
(四)人工智能[5]。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其中包括:智能识别功能、智能检测功能、智能控制功能、专家系统功能、自动规划功能、深度学习功能等多方面的技术和理论。目前来说,深度学习功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民航机场安全检查业务建设智能安检所涉及的机器学习方法中,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脸识别,二是语音识别,三是物品识别,四是人体检索。民航安检业务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采用人工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和实践操作。
二、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有:设备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一些移动性较强的安检设备,比如手拿式人身检测器,这台仪器可以精准定位。人员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关键出入口的人员安检以及旅客排队时的安检。
三、安检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
民用航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智慧机场”、“平安机场”、“绿色机场”和“人文机场”[6]。此体系构建时应该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并且结合民用航空的行业特色,研制出适合物联网构建的安检仪器设备。安检物联网的需求与研究重点有:第一,研究实现安全检查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研究如何增强网络功能和联网的兼容性。第二,研究智能前端感知技术和设备,高效提升安检物联网的感知能力。第三,研究智能终端数据的收集、发出、分析技术,可以做到在安全的情况下准确的移动应用。第四,研究多种形态的网络安全技术给安检信息提供保障。第五,研究数据价值应用的综合技术,用来支撑安检数据分布式综合运用。
结束语:
民用航空空防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检查。合理的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辅助民用航空安全工作高效安全的发展。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增强了民用航空安检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和整体性。安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实际应用,需要相关规章流程的配合,这样才能最有效的发展民航安检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亮洁,胡大伟,董皓,张澍裕.物联网技术在航天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导航与控制,2016(4)
[2] 殷国恒.民航航空电信网技术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v.15;No.134(10):15-16.
[3] 张遒哲.VPN技术在民航空管网络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No.158(02):107-108.
[4] 刘卓然.军民航航空情报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思考[J].赤子,2017
[5] 刘晓丽.RFID技术在航空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44(10):121-122+125.
[6] 关于EPON技术在民航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