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解析
陶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陶军,. 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解析[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37.
摘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二次供水系统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二次供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这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改善二次供水水质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二次供水中的水质安全问题入手,分析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二次供水水质安全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037
基金资助:

二次供水水质改善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良好的水质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低质量的供水可能会含有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细菌和病毒等。改善二次供水水质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还关系到城市整体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二次供水水质问题,加大投入和力度,通过科学手段和管理措施,不断提升供水水质,为人们提供清洁、安全的用水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目标。

1二次供水中的水质安全问题

1.1余氯问题

余氯是常用的消毒剂,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然而,余氯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水质问题。当余氯含量过高时,它可能与有机物结合产生致癌物质;当余氯含量过低时,无法杀灭水中微生物,导致细菌和病毒滋生。在二次供水处理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余氯控制,确保余氯含量达到适宜的范围,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能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2微生物问题

在二次供水系统中,微生物污染是常见的问题。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可能通过管道破损、水源受污染、设备无菌保护不当等途径进入供水系统,对水质产生威胁。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源头控制,确保水源的安全和清洁;其次,需要定期对供水管道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系统的卫生;同时,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杀灭微生物,保证供水水质的健康。

1.3异味问题

二次供水中存在异味问题,可能源于水源水质的异味物质、管道腐蚀产生的异味、水处理剂残留等多种原因。异味不仅会影响水的口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适。对于异味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解决:对水源进行合适的处理,去除异味物质;加强供水管道的防腐措施,减少管道腐蚀;优化水处理剂的使用,控制其残留物的含量;可以考虑在二次供水系统中添加除味剂或吸附剂,去除水中的异味物质[1]

2.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分析

2.1供水工程的施工材料不达标

供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包括管道、阀门、泵等设备以及接合部件。这些材料如果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供水水质。此外,如果施工材料不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也会造成质量控制的不可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施工材料标准,并对供应商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所购买的材料符合标准。

2.2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供水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持。如果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可能无法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也无法及时处理水质问题。此外,如果工作人员对于水质问题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不足,也会影响水质的安全。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可包括供水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水质监测和处理方法等。

2.3后期维修与监督工作不到位

供水工程的后期维修和监督是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维修工作不及时或者质量不合格,会影响供水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同时,如果监督工作不到位,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水质问题,进而导致供水水质出现偏差。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供水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维修和保养。

3. 二次供水水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

为了确保供水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水质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供应商的监管力度。通过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督,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施工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检查,并与供应商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机制,以确保他们提供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建立更严格的标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材料的质量。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的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质量标准[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供应链管理,确保材料的来源可靠且质量可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备案制度。在供水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需要进行备案登记,以便日后进行追溯和管理。备案制度可以有效监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责和处罚。这样一来,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就会更加重视材料质量,减少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3.2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供水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是保障人民生活所需的重要工作。为了保证供水工程的可靠运行,需要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来进行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供水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水质监测和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3]。其次,要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资格认证考试。相关资格认证考试是衡量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参加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权威认可,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制度,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相关考试。

3.3加强对维修与监督工作

及时维修和监督工作对于保障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与保养计划,定期对供水设备进行巡检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供水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流程,确保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的安全;加强与维修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反馈设备故障和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

结语:综上所述,解决二次供水水质问题需要采取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对维修与监督工作等一系列对策。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维修与监督工作的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和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评估,落实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二次供水服务。同时,公众应增强对供水水质问题的关注和知识,保证个人饮水卫生,共同维护供水水质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袁维. 如何通过优化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水龄来改善供水水质[J]. 科技视界,2022,(34):51-54.

[2]胡新全,邓媛,任孟新. 某管区旅客列车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2,33(02):61-64.

[3]庞愉文,严棋,任远志,蔡欢欢,干火军,谢善斌. 上海市某区二次供水改造后水质变化研究[J]. 给水排水,2021,57(01):121-1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