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类保密工作指导性标准规范的完善和细化,航空企业的保密管理体系也逐步健全,保密管理规范性也不断提高。随着业务发展,涉密人员、涉密载体、信息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多,保密监督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给航空企业的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寻求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为保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提供支撑。
2 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2.1 保密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航空企业已经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一些保密审批的电子化流转,但仍存在系统扩展性差、数据整理分析能力弱等问题,没能将保密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在保密日常管理的时效性、动态性和基于大数据的保密风险预警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2 存在的问题
(1)保密动态管理、精准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保密工作档案大多基于单机办公软件建立,保密管理部门无法实现对涉密人员、涉密项目、涉密载体、涉密信息设备等方面的动态管理,不能实时掌握相关信息变化情况,对于各类台账的错误也难以及时发现,也无法及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评估发现风险。
(2)定密工作规范性不够
定密工作历来是保密管理工作当中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目前电子文件的定密普遍存在定密不准确、解密不及时的现象,此外,还存在缺少对电子文件的管控措施,保密管理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和溯源电子文件的定密责任人和阅读知悉人,形成不了统一的电子文件定密和使用台账,无法掌握信息系统中所有的电子文件数量、密级、分布、形成等情况。
(3)信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利用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航空企业大多建立了涉及各个管理领域的应用系统,但各应用系统之间相对孤立,信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如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保密管理审批流程,无法与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实时交互;上述应用系统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流、工作流,也无法实时形成保密工作记录,无法为改进保密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动态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
2.3 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做好信息化时代的保密管理工作,要充分融合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使保密管理要求融入电子化审批流程中,以电子化流程推动保密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及时准确的保密管理数据为工作改进提供支撑,将业务工作和保密管理工作统一在一个信息化平台,实现保密工作业务全覆盖。
3 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3.1 总体架构
根据航空企业实际,以流程驱动为核心,以台账管理为基础,以应用集成为辅助,建立一套集保密日常管理、数据实时分析、保密监管预警于一体的保密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保密管理效率和保密监管能力,为推动保密管理工作转型升级奠定技术基础。
3.2 功能划分
基础管理模块设置保密组织机构、保密责任、保密制度、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涉密载体管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信息设备管理、宣传报道管理、涉密会议管理、外场试验管理、协作配套管理、涉外管理、保密监督检查、考核与奖惩等模块,涵盖了保密管理的各个方面,将保密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化管理。拓展模块中设置了保密教育培训及在线考试、保密计划与总结、保密工作动态、保密工作经费管理等4个子模块。所有模块单元均以规范化、标准化的保密管理流程驱动,以业务系统为媒介,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数据分析模块将基础模块中所有子系统分散的流程信息进行汇总,以表单的形式将企业的保密管理工作信息进行直观的列表展示,企业各级领导和保密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一目了然地掌握保密工作的整体状况,可以快速查询只管掌握某个时间段内企业、部门或某项业务工作中当前的保密工作状态,为不同层次的保密管理者提供实时精准统计分析和管理决策依据,并为保密业务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3 应用集成
保密管理信息化平台必须实现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有效利用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保证各类数据的唯一性、实时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从而将保密工作充分融合到业务工作当中。
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的方式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或门户系统集成,使用者无需登录系统即可查阅待办事宜;与资产管理系统集成,确保各类信息设备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确保涉密人员信息的实时性,有效实现涉密人员的动态、精准管理。
3.4 建设保障
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的系统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在建设过程中,更应当关注的是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转变,而非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避免出现投资回报低甚至负回报的现象。
(1)科学规划
立足于效率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但不盲目追求先进;组建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分管保密工作的主要领导牵头,统一领导和指挥,经验和实践表明,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管理创新
建设保密管理信息化平台,要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建立起以流程为核心的保密组织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保密审批流程中的“部门墙”。通过完整的保密制度模型建设,保障保密日常管理有据可依,管理无漏洞、无死角。实现例外管理向例行管理,粗放式管理向精准管理,功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的转变。
4 结束语
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设保密管理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航空企业保密管理要素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不仅强化保密管理措施、优化了保密审批流程,更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保密管理新体系,进而在保密战线促进航空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覃伟伟.基于网络信息化的企业保密管理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3):166-168
[2]李建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J].保密科学技术,2013(3):6-12
[3]马融.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关键技术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