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的共同支持,有利于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丰富水处理的技术手段,为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科学答案。因此,在未来提高水处理水平和优化处理方法时,我们应该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引入和作用,提出并应用具有良好适用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1.水环境监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对于控制污染和保护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的水环境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质、溶解氧量、浊度等;藻类的生长状况和细菌的繁殖能力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物理性参数,例如流速和流态;诸如水体中的有机物总量等化学特性指数;核素等放射性材料;其他诸如海底地形、河道地质构造、流速、自我净化能力、江河入海的流量、河道长度、集水区、季节性、气候状况等。对这类常规检查有很多种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在线自动连续检测;一种半自动化的或人工的检测方法,也就是使用不同的设备来进行人工监测,实验室分析,野外考察。另外,非联机水的水质监测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进行取样、分选,得到相应的数据,从而判定其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
如:根据分泌的物质,可判定水体中含氮量,由微生物降解可判定水体中是否含有氨氮;通过对水生动物粪便的颜色分析,可以判断水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此外,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例如通过生物降解实验,或是将样本置于某种特殊的环境下,观察其能否被彻底分解,进而推算出其中的污染物浓度。当前,在水环境监测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已建成全国统一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络,可以实现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的连续自动监测,基本能满足国家重点工程的水质需求。本项目拟对长江主要水体中典型污染物(氨氮、总磷等)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含石油类)进行实时监测,并逐渐向全国范围内普及。此外,还对饮用水源地和中央供水设施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并对城市排污进行了监测。
2.水环境监测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2.1.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制度
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涉及的多个方面,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在利用水环境污染监测技术进行污染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工作体系,对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以后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还可以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规范,从而推动各方面的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此外,相关部门要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一套激励机制,对工作认真、工作成绩好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质量,还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人才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成功的关键保证,相关部门要持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变他们的工作理念,让他们明白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水环境监测的前沿技术,让工作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能熟练地使用水环境检测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3.加强监测结果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化,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数据、文档的存储变得更加方便。相对于传统的档案保存方法,采用信息化的资料档案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资料遗失。同时,还将强化数据文档的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的科学和足够的基础。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构建一个比较专业、比较完善的体系,把监测的结果进行数字化的归纳、整理,然后将其输入到该系统中,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从而推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调查数据的使用效率。
2.4.强化污染物排放监管
为了提高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利用水环境监控手段,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控。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增多,而水是工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有些企业在排污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处理,有些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毒化学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污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对废水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使用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建立健全的预警体系,当水环境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时,可以及时报警,使有关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及时制定处理计划,控制污染的源头,避免对水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2.5.制定科学污染治理规划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分区,通过水环境监测获得的资料,全面地分析该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状,确定该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为下一步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在制定整治方案的时候,有关部门也要考虑到本地区的具体位置、地理状况、水资源分布等具体条件,让这些措施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2.6.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再加上一些地方没有大力推行生态循环农业,导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超标,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为此,为了推动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有关部门要利用水环境监测技术,加强对灌区地表水质量的监控,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提供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改进和提升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从而在应用中更好地保障当地的水环境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环境品质。当前,在国际、国内环保思想的影响下,以及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驱动下,我国的水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加大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有关部门要积极地创新和改进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控制方法,让水环境监测技术能更好地支持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工作,从而促进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孙玥,贾美,赵加庆.水处理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8):97-99.
[2]徐苗.水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07):56-59.
[3]陈晨,陈久丽,吴松.水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0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