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吴燕菁 朱江(通讯作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燕菁 朱江(通讯作者),.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 中医研究杂志,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摘要:
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药学能够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中药学学科建设,希望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需求,具备中医思维和中药学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是中药学高校、药科类高校等高等医学院的发展核心。当下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做好中药学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众多院校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考,文章内将会分析目前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学科建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期望能为中药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以促进我国中药学学科建设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双一流中药学学科建设建议
DOI:10.12721/ccn.2024.157040
基金资助:

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根本,教育质量关乎着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依靠。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先进的优秀人才,我国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继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1]。双一流建设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中心,有助于高等院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将中药学高等院校纳入双一流建设中,全国中医药大学共有6所入选,其中有5所中药学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学科,足以体现出对其重视程度[2]。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于之前的学科建设不同,需要更高的教育资源支撑这一战略措施。中药学发展源远流长,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当如何做好学科建设?怎样提高人才培养率,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中药学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众多中药学院校的发展难题之一,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建设方法[3]。基于此,本研主要探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考,现研究如下。

1 中药学学科的重要性

中药学是一种我国比较古老传统的民族特色医学,拥有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经验。也是我国人尽皆知的民族特色医学,中医药学在我国在人民群众的内心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药学是我国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依靠生活经验,结合疾病观、健康观和防治观,总结出的医学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中药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卫生资源,其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资源。我国的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伴随疾病到来的痛苦还会给家人留下的悲伤,人们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健康对人类的重要性。因为中医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也给中药学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我国目前需要一批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具有中医思维,掌握中药学知识、理论、技能,能够从事中药炮制、鉴定、药剂、研究、开发的高级人才,所以中药学学科建设尤为重要,关乎着我国中医药院校发展以及中药学未来事业发展[4]

2 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

中药学是我国祖先在长期医疗活动中积累出的经验,运用草本植物进行疾病治疗。中药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药学著作也非常多,可以追溯至两千的古代药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汉代众多医学家共同撰写的《神农本草经》等,现代我国中药学一直不断发展,发表了《中华本草》和《中药志》等医学著作[5]。当下根据中药学研究领域的不同,还分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我国最早成立开设中药学学科的院校是成都中医大学,随后陆陆续续开设了中药学本科院校约摸有九十多所,含有中药学类本科专业院校远超100所。我国对中药学专业较为重视先后陆续颁发了多项中药学政策文件,以促进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药学学科的发展。中药学在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非典和新冠疫情抗击中,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此时对中药学学科建设达到了顶峰,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

3.1 中药学割裂式发展

中药学是根植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学科,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却与临床科研、生产等出现了割裂式发展。目前对国内国家级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关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所以就会导致该科学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也较少。中医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和协同性普遍较差,没有建立完整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因此中药学深受其影响,学科发展的创造性、发展理和生命力收到制约。多数中药学学科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内容有限,继而制约了中药学事业发展[6]

3.2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学科建设包含了人才培养计划,但是中药学学科人才培养却与社会需求发生可脱节。这是因为在多数中药学院校的学习课程中,理论知识教育占大头,实践学习时间短,导致学生们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一些学校还会存在缺乏中药学实训基地等问题。但是中药学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学科,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毕业后会普遍存在:基本药物植物辨识能力差、缺乏中药炮制实践能力等问题,继而导致无法胜任中药学相关工作。这些学生在进而中药企业工作后,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知识学习,无法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继而导致中药学行业难以得到发展,缺乏中药学学科支撑,不利于未来中药学学科发展。

3.3 缺乏中药学人才培养机制

想要建设出双一流学科需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机制,但是目前中药学多数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中药学很多学校师资队伍年龄、学历、学缘等不合理,继而导致学科教师团队稳定性差[7]。因为缺乏培养机制,所以导致年轻一代学者重没有出现拔尖创新型人才,很多中药学学科教师年龄已经老化,但是因为缺乏可以接替带头人的人员,极有可能会出现学科带头人断层的危险。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人才机制的培养,也要重视中药学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缺乏教师培养机制就会导致教师无法继续学习先进的中药知识,阻碍教师发展。

3.4 国际化程度不高

我国虽然是中药学的发源地,但在国际中我国在中草药的市场占比却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每年国际全球中药市场中,中国只能占据10%左右,拥有的专利也远低于日韩两国[8]。中国中药学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导致我国中药学学科走向国际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4 如何做好中药学学科建设

4.1 贴合时代需求发展

中药学最高依附于中国医学理论,是中医学重重要的一项分支,是祖先们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是经历一次次实践而总结出的一项特色学科[9]。中药学学科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消除病痛、守护健康”,这也是中药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主要支撑理念。鉴于中药学在两次疫情抗击中的突出表现,其发展价值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当前中国社会疾病谱已经出现变化,中药学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学会应对疾病谱的变化,主动顺应时代的潮流,发挥自身的药学优势,解决学科发展割裂等问题。要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继而解决中药学学科发展难题。着力建设出一个中药学研究平台,推动中药学学科研究发展,打破中药学相关行业之间的隔阂。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聚焦中药学关键技术问题,扩宽研究深度与广度。鼓励中药学院校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多产出一些高水平研究成果。

4.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之间相辅相成,只有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学科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院校要仔细调研社会需要怎样的中药学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尽快调整,多增加一些中药学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提前适应今后的工作,熟悉中药炮制、药剂制作等。可以通过多方资源融资,为中药学学生建立实践、实习基地[10]。也可以与中药学相关事业企业进行校企联合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中药学人才。在学科建设时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近年来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便更好的掌握中药学知识。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能有助于教师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视野,实现终身学习的远大目标。多引入一些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对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制度支持,积极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老师,能够成为中药学学科后备带头人。鼓励青年教师多申报教学科研课题,积极投身教学研究项目中。有计划的培养出一支合理的中药学师资队伍,建立学科分类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4.2 培育造就一流学科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想要培育造就出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目标的范围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中药学发展,而是要重视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中药学学科建设看齐平。中药学大学要学会善于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定期与海外中药学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和访问,可以多邀请中药学专家为教师进行培训,鼓励师生多参加国际会议,拓宽视野。还能通过招收留学生、与海外中药中心合作、出版相关书籍等,将我国中药学学科推向国家化,走向全世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药学也可以融入其中,加强与沿路国家的中药学开展交流,提升中药学的国际竞争力[11]。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知识,能为众多医学领域提供帮助,中药学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利于新时代技术。将中药学理论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5 结语

学科建设作为高等院校发展建设的中心,能有体现出其办学实力和学术地位。中药学学科建设影响着中药学院校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中药学学科建设,将其纳入双一流院校建设中,期望能促进中药学事业的发展。目前中药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影响其成为双一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思考提出严谨的整改措施,推动中药学学科建设。未来在建设中药学学科是要注意开展协同创新,注重研究的实效性,推动中药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国中药相关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硕.中医药院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策略思考——基于中医药院校"双一流"年度进展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84-186.

[2]刘芳,吴小唯,王鸿,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1):869-871.

[3]魏莉,王志,杨轶舜,等.双一流学科背景下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教学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21-22.

[4]胡奇军,廖夫生,韦国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药学专业立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2-5.

[5]刘语涵,尚丽丽."双一流"视阈下中药学学科科技论文产出统计与分析——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7):13-19.

[6]刘颖,苌雅娴,丁佐奇,等.药学类"双一流"建设高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步度文献计量学分析[J].药学研究,2021,40(1):62-67.

[7]吴丽,张倩,谢波,等.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11(5):13-17.

[8]孟健男,王蒙,司维,等.中药学学科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79-182.

[9]韩文正.我国中药学学科的现状、特色及建设原则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398.

[10]俞媛,纪晖,张成中,等.结合多学科的中药学拓展式实践教学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2):137-140.

[11]侯凯,吴卫,陈兴福,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2023,9(24):99-102,1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