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水体净化技术研究
李选王 吴玉明 孔令想 马勋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选王 吴玉明 孔令想 马勋东,. 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水体净化技术研究[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4.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论文旨在研究水资源污染控制和水体净化技术,探讨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以调查和分析现有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为基础,介绍了水体污染的主要类型和来源。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污染控制和水体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接着,重点讨论了生物修复、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常用的水体净化技术,并评估了它们的可行性和效果。
关键词: 水资源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DOI:10.12721/ccn.2024.157064
基金资助:

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污染不仅威胁到人类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探索有效的水资源污染控制和水体净化技术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生产、农业排放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水体污染的不断加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探索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水体净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水资源污染分析

2.1污染类型与来源

水资源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污水等,其中包括有机溶剂、石油类物质、农药残留等。无机物污染包括重金属、氮、磷等元素的超标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燃煤排放等。微生物污染则主要源于粪便和饮用水中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这些污染类型和来源都对水体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净化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

2.2影响因素分析

水资源污染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人类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等,它们释放出有机物、无机物和废水等污染物质。气候变化也会对水体污染造成影响,如暴雨引起的径流增加和洪水可能导致农药和化肥的流失进入水体。此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可能导致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水处理不全面。

3.水资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3.1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水资源污染控制和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外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国际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研究资源,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研究,如生物修复、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国内方面,也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体净化技术,例如湿地净化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同时,国内外研究也侧重于提高技术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3.2技术优缺点分析

水体净化技术各有优缺点。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但对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有限制;化学处理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多种污染物,但存在化学药剂使用和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物理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的特点,但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综合利用不同技术,结合其优势,可以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此外,技术的选择也需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并与其他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方案,从而提高水体净化效率、减少成本并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水体净化技术研究

4.1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组织活动来修复受污染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点包括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具有成本较低、环境友好以及可持续性等特点。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生物降解和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然而,生物修复技术的速度较慢,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治理效果,并且对环境条件和生物种类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适用性和效果,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水体净化效果。

4.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来处理水体污染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去除,对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效果都较好。化学处理技术可以通过调节pH值、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和吸附等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化学药剂残留并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且操作难度较高,需要控制条件和监测措施来确保处理效果和环境安全。因此,在化学处理技术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技术效果、成本和环境风险等因素。

4.3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原理和过程来处理水体污染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并且不会引入化学药剂或产生二次污染。物理处理技术可以通过过滤、吸附、渗透等方式,将悬浮物、杂质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和去除。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过滤装置、沉淀池、纯净水膜等。然而,物理处理技术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并且需要较大的处理设备和占地面积。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其他处理技术来满足水体净化的要求。

5.技术应用和可行性评估

技术应用和可行性评估是确保水资源污染控制和水体净化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在技术应用中,需考虑具体场景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组合,建立适当的工程设计和操作管理体系。同时,进行可行性评估,考虑技术的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环境影响等因素,评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和实施提供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和综合分析,既确保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又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的保护。

6.研究建议和展望

6.1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

要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水资源调控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推进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分配效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数据管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鼓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确保水资源管理的统一和综合性。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分配。

6.2加强水体净化技术研究

加强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推动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深入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净化效果和处理能力。此外,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同时,注重实践应用,并评估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水体净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改进。

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体污染问题对其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水体净化技术,有效控制和减轻水污染,实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挑战,推动全球水资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卫清洁的水资源,为未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鹏程,何为媛.重庆市池塘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净化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No.552(12):245-247.

[2]王艳.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应用进展[J].化工管理,2022,No.637(22):87-89.DOI:10.19900

[3]唐经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措施[J].人民黄河,2021,43(S1):83-84.

[4]周杰.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措施研究[J].清洗世界,2020,36(02):40-41.

[5]贾明扬.重金属下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分析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No.1005(06):203+2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