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且受其影响,水资源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缓解水资源压力,各地区加大了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力度。然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效果,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质量,对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
首先,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对水质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若检测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规范,则会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所使用的试剂也会对水质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环境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当水质检测环境中存在温度、湿度等变化时,则会对水质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保证水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那么最终将无法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而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城市污水进行收集后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和回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缺乏重视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开展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
1.1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为了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必须要加强对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城市污水水质检测工作中来,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为了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在相关部门中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其次,为了有效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强对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相关部门中要通过定期组织对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城市污水水质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1.2完善水质检测工作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就需要不断完善水质检测工作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加大对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保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此外,还需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配置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来提升城市污水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二,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提升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视程度。
第三,相关部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水质检测体系。在建立完善水质检测体系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水质检测工作在实际情况中能够正常开展,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水质检测体系,才能够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1.3优化水质检测方案
水质检测方案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水质检测对象。在进行水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首先需要对水质检测对象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检测对象的性质、性质及污染物等特点,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在水质检测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城市污水进行分类处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水质类型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例如,如果污水的性质为生活污水,则可以选择化学氧化、物理过滤等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如果污水的性质为工业废水,则可以采用化学沉淀、微生物降解等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其次,要合理制定水质检测方案。在制定水质检测方案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污水来源。其次是水质的影响因素。在确定水质检测方案后需要对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后是确定水质检测时间。在确定水质检测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当地气候条件等。
1.4有效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尽量控制环境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水质检测时,还应尽可能选择空气质量较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此外,还应尽量选择在相对安静、避免出现干扰因素的环境中进行水质检测工作,从而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在进行水质检测时,还应保证水质环境中具有足够的洁净度和水量,尽可能选择在具有充足水源和排水设施的区域内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同时,还应保证水源地、排水设施等区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在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时,应尽量选择专业、规范的实验室进行,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2提升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2.1选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污水水质检测时,应根据污水的不同种类、不同成分以及不同地区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水质检测前,应对污水样品进行充分分析与了解,并将污水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保证所选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可以符合实际需求。例如在对地表水进行水质检测时,应选择比色法进行分析;而对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时,则应选择化学分析法和微生物分析法等。
2.2保证实验室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实验室环境对水质监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时应保证实验室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实验室环境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同时,在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时还应控制好仪器设备及试剂等方面的质量。此外,在做好实验室环境管理工作时还应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2.3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技能。提升水质监测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技能对保障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技能水平。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培训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污水水质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均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城市污水水质检测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水质检测方案。方案应包含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以此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效率及质量。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减少其对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珊.新时期水质检测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144-145.
[2]杨盛.城乡居民生活水质检测情况调查分析[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0,30(05):178-180+184.
[3]雷佩玉,郑晶利,孟昭伟,常锋.2016年陕西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11):105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