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进行水质检验工作时,必须要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在分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检验样品的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检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混淆现象,同时也不会出现漏检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水质检验工作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生物水质检验;第二类为物理水质检验;第三类为化学水质检验。由于生物水质检验和物理水质检验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合并。
1.2在进行生物水质检验时,首先要对培养皿的温度以及培养液的 PH值等参数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培养皿的温度设置为30℃~35℃之间,培养液的 PH值设置为5~7之间。然后将样品放置于培养皿中,并对培养皿内液体进行适当调节。由于微生物培养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皿内液体进行适当添加。具体而言,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应该对温度以及光照进行合理控制。例如,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来说,最佳温度是15℃~2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1.3在进行物理水质检验时,首先要根据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统一编号,并将编号粘贴在样品上。其次是对水样中各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统一。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标准对水样进行分析和测定,然后将测定结果与相应标准之间的结果相比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测量标准能够被所有相关人员所掌握,否则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4化学水质检验。化学水质检验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测定来实现对水质中各成分含量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化学水质检验是采用特定的实验方法来完成的。首先在实验前需要根据标准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剂;最后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生物水质检验主要是利用细菌来完成对水质中各项指标参数的测定,通常情况下生物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来进行的。首先要保证所使用样品具有代表性,其次要保证实验方法和步骤具有规范性,最后要根据相关标准确定好样本中各项指标参数的测定方法以及相应的误差范围等内容。
2对水质进行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是城市污水处理中一项重要的检验工作,其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水质进行检验。化学检验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滴定法等,其中滴定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滴定法是利用滴定溶液在水中的消耗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原理来进行水质检验的,利用此原理,在对城市污水水质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滴定曲线来实现对水质的判断。其中,滴定曲线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其中,线性滴定曲线主要包括还原性物质滴定、酸性物质滴定和碱性物质滴定等,其滴定曲线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非线性滴定曲线主要包括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物质的滴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水质种类众多,因此在对其进行化学检验时采用哪种滴定法比较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如生活污水中常见的酚、氨等物质采用非线性滴定曲线进行检测;对于容易降解的有机物如生活污水中常见的氮、磷等物质采用线性滴定曲线进行检测。
2.1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之间的酸碱反应来实现对水质的判断。例如,在对生活污水进行检测时,可以将 NaOH和酸性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其中 NaOH溶液中的碱与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 NaCl沉淀,将沉淀溶解后利用滴定曲线来进行滴定,当滴定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停止滴定并将其颜色由蓝色变为白色,当颜色变为白色时,则说明水质中含有氯化钠。利用此方法对生活污水进行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将 pH值控制在10~11之间;其次,要保证溶液的体积尽量小;最后,在对水质进行检验时需要合理选择滴定液。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滴定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 pH值变化情况。但是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水质时需要将被测液体放置在棕色瓶中,并将其放置在通风处进行保存。
2.2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包括重铬酸钾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重铬酸钾滴定法法、铁氰化钾滴定法等。其中,重铬酸钾滴定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其是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用硫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被测水样,通过与标准溶液的比较来确定被测水样的浓度,其具有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水质检验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其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该方法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其主要是将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并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来实现对水质的检测。与重铬酸钾滴定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对水质进行检验时需要对水样进行一定的处理和过滤操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比较难以推广应用。而铁氰化钾滴定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利用铁氰化钾进行水质检验时可以通过对水样进行稀释、过滤等操作来实现对水质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物理检验
物理检验是城市污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主要是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进行维修。物理检验的主要方法有:比重法、容量法、电导率法等。比重法:适用于沉淀池中污泥的测定。比重计可直接显示污水中颗粒直径和密度。将标准重液倒入器皿中,称出重量,即可计算出污水中固体颗粒的数量,该方法适用于悬浮颗粒浓度较低时。容量法:将一定容积的水样倒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后测定其体积。其适用于悬浮颗粒浓度较高时。将标准重液倒入容量瓶中,称出重量,用水稀释后测定其体积,可计算出悬浮颗粒浓度。电导率法:适用于水的导电率测定。在一定电流下,测量水中导电离子的数量,常用电流计将其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使用时直接读取数值即可。电导率法可用于测量水溶液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电导等指标。在检测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3.1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水质检验过程中,物理检验方法较多,不同的检验方法所具有的检测效果也有所不同。如比重法和容量法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应用较多;电导率法和电导率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少;比重法和电导率法是水质检验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检测方法,但其应用条件相对较为苛刻;容量法和电导率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少;浊度法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物理检测方法,但其操作相对较为复杂。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严格控制环境因素:由于污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检测的指标众多,如总悬浮固体含量、悬浮物、色度、浊度等指标都会对污水处理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产生的影响。如温度过高会降低水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光照强度过强会对水质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质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溶解氧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质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3.3做好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要做好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如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还应做好仪器设备校准工作,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3.4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是水质检验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实验室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好仪器设备检查工作。如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等;二是要做好试剂、标准品等准备工作。试剂是水质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基础材料之一,试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水质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标准品是水质检验过程中所必须使用到的标准物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影响到水质检验结果;三是要做好仪器设备校准工作。仪器设备是水质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重要设备之一,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仪器设备校准工作。
3.5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开展水质检验工作时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与考核。只有不断提高检测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开展水质检验工作时必须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与解决。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检测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五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开展水质检验工作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污水处理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生物检验
生物检验是水质检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是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和数量进行深入研究。生物检验主要包括对细菌、藻类、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对病毒的检验。生物检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水中的有机物质,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同时还含有大量有机物,因此需要将有机物质进行分离,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时,还需要注意温度、酸碱度以及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水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观察,观察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和繁殖进行关注,例如: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将所提取出的细菌样本进行保存,然后将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验。
4.1微生物分析
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致病因素进行判断,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污水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处理。在进行微生物分析时,需要首先对水质中存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污水中各种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和数量等信息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污水中所含微生物数量进行计算。例如: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水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住,否则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控制致病菌时,可以将其检测出来后再对其进行处理。在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对细菌种类、数量和种类等信息进行了解,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2水质检验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检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水质检验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对水样的采集、预处理和检测等内容。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所采集的水样按照要求进行保存,然后再对其进行检测。在水质检验中,主要是根据标准要求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含量以及其类型和组成等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对水体中的微生物以及病毒进行检测,以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在对水质进行检验时,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要求,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水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进行水质检验时,还需要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并按照规定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保证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4.3微生物指标
生物指标是水质检测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从而对污水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病毒进行判断。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其毒性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污水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变异情况。同时在对这些微生物进行检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测时间进行确定,同时还需要将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浓度控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
结束语
水质检验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作,对水质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水质检验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对水质检验工作进行有效控制。首先,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工作,明确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相关人员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工作水平;最后,相关人员要做好水质检验工作管理,包括构建完善的水质检验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质检验人员的培训等内容,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乃坤.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工作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8(6)
[2]张男.城市生活用水水质检验和污水处理方法探讨[J].化工管理,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