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护理中针灸推拿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马灵芝 曾静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灵芝 曾静茹,. 现代医院护理中针灸推拿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4.
摘要: 目的:探讨现代医院护理环境中应用针灸推拿技术对于患者恢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共计100名,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50人与常规治疗组50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灸推拿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在现代医院护理中,针灸推拿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针灸推拿;医院护理;安全性;有效性;临床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44
基金资助: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揭示了针灸推拿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尽管如此,关于针灸推拿在现代医院护理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别是在不同病种、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评估,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众多研究团队通过不同的研究设计,探索针灸推拿在现代医疗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能的风险,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因此,系统性的研究针灸推拿在现代医院护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的融合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将其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针灸推拿技术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范围包括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共计100名。为保证研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针灸推拿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0人。

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2)临床诊断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疼痛,病程在3个月以上;(3)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过敏体质或对针灸、推拿材料过敏者;(4)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治疗可能干扰本研究评价者。

1.2方法

1.2.1针灸推拿治疗组

治疗频率与周期:患者将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每周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30-45分钟。

治疗手法:(1)针灸: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和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的穴位包括但不限于肩井、合谷、足三里等。针灸过程中,采用适度的刺激,如旋转、提插等手法,以达到缓解疼痛、调节体内气血的目的。(2)推拿:结合患者具体的疼痛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如揉、捏、拿、压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推拿的力度和方向将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和反应灵活调整。治疗将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的专业性和安全性[3]。

1.2.2常规治疗组

治疗内容:(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病因,选用适宜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药周期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师的判断进行个性化调整。(2)物理治疗:视患者情况,可能包括超声波治疗、热疗等非药物治疗方式,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物理治疗的选择和频率将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治疗反应灵活安排。(3)治疗安排:治疗计划将由经验丰富的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疼痛病因、病程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确保治疗的个性化和综合性。治疗过程中,将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1)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

(2)功能恢复情况:通过特定的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3)并发症记录: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事件或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针灸推拿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针灸推拿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慢性疼痛。

表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对比

601.png

2.2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表2显示,针灸推拿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PDI评分显著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p<0.001),说明针灸推拿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2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602.png

2.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如表3所示,针灸推拿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表明针灸推拿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603.png

3讨论

针灸推拿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疼痛往往源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针灸推拿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也逐渐揭示了针灸推拿的作用机制,如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方式,从而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此外,针灸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在本研究中,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我们发现针灸推拿治疗不仅在疼痛缓解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表现优越。此外,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推拿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这一发现为针灸推拿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

本研究表明,针灸推拿作为一种整体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自然平衡和促进自我修复能力,对于慢性疼痛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这不仅与传统医学中对针灸推拿的认识相吻合,也被现代医学研究所验证。通过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方法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针灸推拿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为其在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内的推广和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本研究的结果也提示我们,在面对慢性疼痛等复杂疾病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治疗策略。针灸推拿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医学方法,能够与常规医疗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跨学科、综合性的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整合,探索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能够为慢性疼痛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实践的融合与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针灸推拿在不同类型慢性疼痛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静.针灸推拿对慢性头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临沂市中医医院;,2023:7.DOI:10.26914/c.cnkihy.2023.050189.

[2]王静.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20):36-40.

[3]王文龙.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0,(11):135-13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