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余樱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樱子,.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研究[J]. 医学研究前沿,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和了解压疮发生的诱因及原因,压疮的分级,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与护理情况,减少甚至避免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治疗;方法查阅大量资料,阅读书籍,加强临床观察实践,借鉴前人丰富经验,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宣教;结果压疮发生率下降,促进了压疮的恢复,改善了全身营养状况。
关键词: 压疮;预防;营养;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基金资助:

压疮是目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压疮又称为褥疮,20世纪70年代普遍使用“压力性溃疡”这一术语,尽管压疮定义表述不同,但关键内容并没有很大差异。【1】压疮是皮肤在长时间受压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一、引起压疮的原因

(1)外在因素

1.1压力  是造成压疮的最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提出在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两小时以上就能造成组织不可逆损伤,事实说明,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

1.2摩擦力 身体反方向移动时对皮肤形成的牵拉称为摩擦力。拖拉患者变更体位或身体下滑会增加摩擦力,摩擦首先会去除角化层,继而将表皮的浅层细胞磨损甚至消失,发生充血,炎症细胞聚集及真皮损伤。

1.3剪切力 卧位不当时皮肤受床单等阻碍,不能与到压力的组织同步移动,并造成组织血管撕拉、破损,深部组织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剪切力更具危害。

1.4医疗器械使用不当 压疮最常见于骨科病人,当用牵引或石膏固定时,封闭与限制了伤口部位,从而病人活动明显减少。石膏内部不平整或有碎渣,患部固定过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也易导致压疮。

(2)内在因素

2.1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影响压疮的重要原因。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减少,脂肪减少,皮肤的保护能力减弱,受到压力时,受压处因缺少脂肪的保护易产生压疮。

2.2年龄 压疮更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松弛、缺少弹性,皮下组织变薄,敏感性变弱,抵抗力下降加上年龄大反应迟钝,皮肤易损性增加。

2.3移动能力受限 由于病情等原因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脊髓损伤、手术后患者移动能力受限,长期固定体位更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压疮。

2.4皮肤环境  汗液、引流液、排泄物都可导致皮肤潮湿,皮肤不整洁有异物也会增加压疮的发生率。

二、压疮的分级

(1)可疑组织损伤期 由于压力影响造成皮下软组织受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但皮肤完整。此期一旦发现立即密切观察发展趋势。

(2)一期 称为瘀血红润期,表现为局部皮肤表面完整,皮肤粘膜泛红肿胀,按压后无褪色,出现暂时的血液循环障碍,通常伴有红、肿、热、麻,此期皮肤完整性还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即可阻止压疮发展。

(3)二期 称为炎性浸润期,初期红肿部位未发现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没有得到改善,皮肤因水肿而变薄,红肿向外开始浸润、变硬,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并有小水泡形成,很容易发生感染。

(4)三期 浅度溃疡期,此期创口暴露,极易感染。水泡继续扩大,压疮面积增加,表皮破溃,伴有黄色有脓性渗出液,说明创口感染致浅层组织坏死,患者疼痛加剧。

(5)四期 深度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面积增大,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甚至到达骨骼,感染严重者可向其他组织扩展。如不及时控制感染会引起脓毒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

(6)不可分期 全层皮肤或组织坏死,创口基底完全被腐肉或结痂覆盖,伤口深度肉眼无法判断,需将腐肉结痂清理干净后才能确定。

三、压疮的评估

(1)易患人群

压疮可常见于老年病人,也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病人,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也同样有发生压疮的危险,营养跟不上皮肤会泛黄并变得脆弱无弹性,这无疑给压疮提供了“温床”。临床上骨科最常见压疮,患者关节受限制使用石膏绷带等材料时会出现松紧不适、时间过久、衬垫不当,这些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压疮。

(2)易患部位

压疮易患部位取决于患者喜好的体位,任何部位在长期或反复受压下都会造成压疮,通常根据受压情况而定,最主要的部位为经常受压的躯干和肢体骨突部位。

四、压疮的治疗

压疮的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压疮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压疮一旦发生,机体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防止机体失衡,保护好局部,制定翻身计划,做到彻底减压,并密切关注发展趋势。对于前期压疮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可使用透明贴膜、泡沫敷料、气垫床等方式进行局部减压,敷料卷曲或脱落要及时更换,若有水疱者,应采取无菌消毒原则使用注射器抽取水疱内液体,然后将其敷料覆盖。三四期压疮者,应彻底清创,并切开引流。情况严重者可根据身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如皮瓣移植修复术。总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2】

五、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减压护理 

降低局部皮肤的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于可配合的患者按照每2小时一次的频率进行翻身,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四小时。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扯拉到伤口也防止推拉等动作擦伤皮肤。在骨突出处和受压局部可使用软垫,使其处于空隙位,以此来降低局部皮肤压力。 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行翻身的患者,可以借助减压器材减轻局部皮肤压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气垫床、水垫床、海绵垫等,同时要提高床垫的透气性和干燥性,防止压疮。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压疮高风险的患者,要对其进行皮肤保护工作,家属可帮助患者每天温水擦浴1~2次,动作轻柔,不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保持皮肤的柔软性和弹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摩擦力和压力。因病情长期卧床患者应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潮湿刺激,经常更换床单,衣物要纯棉质地,宽松为宜。

3、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也是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加强患者的营养管理,增强其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科学合理膳食主要针对的是可以自主进食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其饮食中要富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需选用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的方式来满足机体需要。

4、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大部分为长期卧床患者或老年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加上对压疮发生的恐惧心理,易产生负面感受,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要促使患者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度,从而提升压疮预防效果。【3】

六、总结

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早发现问题,早期采取措施,使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发现压疮时尽快上报并采取措施,防止压疮进一步加重。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做好沟通交流,帮助病人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细心和爱心,让患者及时得到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徐玲,高晓阳.压疮定义和分期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1):9-10.

[2]刘群.压疮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87-89.

[3]陈瑞瑞.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及相关知识认知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5):779-78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