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生训练阶段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研究
王义震 袁飞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义震 袁飞洋,. 飞行学生训练阶段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研究[J].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训练阶段飞行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文章指出:飞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主要受教学环境、方式的改变,紧张的学习进度及考试压力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飞行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研究认为:训练阶段要加强飞行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完善监管机制与部门,对学生定期开展教育缓解学生压力,提升心理师资指导的专业性。
关键词: 飞行学生;危机;预防干预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基金资助:

飞行学生的心理问题关系到其健康成长,影响其学业甚至是未来职业的发展。经过1.5-2年的理论学习,飞行学生即将进入飞行实训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过渡期将对飞行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飞行训练阶段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差异,是飞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成因。

1.飞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1教学环境的转变

训练阶段学生从传统的教室学习转变为在狭小的飞机驾驶舱接受高空飞行教学,特殊的教学环境考验着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影响着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进度;因此,学生必需通过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会产生对高空不适的状态,对于飞行训练产生抗拒的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

1.2教学方式的改变

训练阶段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 “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即在实操教学过程中一名飞行教员对一名飞行学生进行训练与教学。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集中精力的掌握训练内容,与飞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一对一”的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具效率,但也考验着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员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影响着飞行学生的训练进度,教员与学生如若有较高的契合度则飞行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反之,飞行学生则需要积极的去调整适应。因此,特殊的教学方式使得飞行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1.3训练节奏的紧凑

训练阶段,飞行教学往往呈现出进度快、节奏紧张的特点,且训练的安排与进程受天气、机务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像理论课程一样按部就班的开展,能够给学生时间去准备。紧张的训练节奏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要求学生要随时做好准备,且要克服可能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不适感。往往学生一懈怠,就容易在训练上出现脱节的现象,如若不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则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1.4考试筛选的压力:

飞行训练中各个阶段将会有各类检查、考试,由于飞行考试会影响训练进度以及能否顺利毕业,所以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筛选、单飞、阶段检查及实践考试是飞行学员在训期间需要经历的关键过程,是对飞行学员训练能力与质量的检验。其中,筛选和单飞决定着飞行学员能否进行后续训练,因此,学生对于这些检测极为重视,也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紧张及焦虑情绪。在筛选阶段,由于检测具有淘汰性,且有考试员进行全程监测,部分学生会产生紧张及恐慌的心理;在单飞阶段,由于每名学员训练进度不一,当其训练进度慢于同期(批次)训练学生时,则容易产生失落感影响单飞前检测质检成绩,且在进行单飞时学生独立完成飞行任务,部分学生会有不适应的现象!

以上因素均会对飞行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影响着飞行学生在训练阶段的效率与进程,如若在关键阶段不能及时的发现进行干预,则会对学生飞行学业产生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飞行生涯的成功与否,而目前飞行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状况也存在着不足。

2.飞行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

2.1监管机制及部门的匮乏

飞行学生从理论阶段到训练阶段不再是原来班级,飞行学生间相互了解较少,需要时间磨合。在训练阶段飞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如自身不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其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被隐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缺乏上报与监管机制。同时,在训练阶段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供飞行学生求助咨询,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一般情况下只能向大队政委、助理或飞行教师进行求助。

2.2心理指导缺乏专业性

现有训练阶段的师资对飞行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与飞行训练相关的专业性问题能够良好的解决,但不能完全解决飞行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危机。其对于心理学的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缺乏专业性与技巧性,对于学生隐藏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具备敏锐的发现能力。

3.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举措

3.1完善监管机制与部门

完善监管机制与部门,学生内部要有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动向的小组,学管工作者要定期了解学生情况,听取飞行小组内部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对于“问题”学生及时采取相关心理教育措施。确保飞行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的苗头时及时干预。此外,在具备条件下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供飞行学生求助咨询。

3.2开展教育缓解学生压力

针对飞行学生训练强度大、节奏紧凑、压力大的特点对飞行学生进行专门的定期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适应训练阶段教学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缓解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实际阶段面对的困难与疑惑,进行具有针对的教育。

3.3提升心理师资指导的专业性

加强心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了解飞行专业的心理师资队伍,对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其对飞行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直接管理学生的师资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训练阶段师资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骆莎.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代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107-111.

[2]李杨,郑建江.停飞学员心理落差及干预机制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4,25(03):26-29

[3]王真真,丁嵬,逯向娜.飞行事故后飞行人员身心状况变化和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1(04):283-285.

[4]姜琪,谢芳琳,王江波.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J].法制与社会,2020(16):129-1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