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心力衰竭(Hearth Failure,HF)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017年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3千万患者受到心力衰竭的困扰,我国有约45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呼吸困难、乏力、口渴感和液体潴留等症状,且伴有病程长、进行性加重、反复入院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受到多种病症的困扰,其中,口渴感是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达88.62%。口渴感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调节体液平衡的一种保护机制。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体内神经内分泌激素调节紊乱有关,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及灌注水平降低,使血管紧张素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产生口渴感。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利尿剂等易引起口渴感的药物,对部分液体负荷较重的患者需要控制液体摄入量,这些措施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口渴感。频繁而严重的口渴不仅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会降低这一人群液体控制的依从性,进而导致疾病恶化,是影响该人群生活质量和再入院率的重要因素[1-2]。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口渴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体重,进而降低慢性心衰的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几乎没有针对其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在不能过多摄入水分的情况下,临床上常采用棉签蘸水涂抹口唇、舌面及口腔黏膜来缓解患者的口渴状况。 嘴唇只有一层薄薄的黏膜,没有角质层,用棉签蘸水涂抹口唇,虽然能够轻微湿润口唇黏膜,多次涂抹还会加速口唇水分蒸发,从而导致口唇干燥和脱皮,达不到改善患者口渴感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与个体深部的组织器官互相疏通有着密切联系 。 水泉穴出自 《针灸甲乙经》,足少阴肾经的第 5 个穴位[2] 。 《灵枢·经脉》中记载:“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骨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3] 按摩水泉穴通过刺激穴位,作用于消化器官内外的某些感受器,引起传入神经兴奋。 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继兴奋,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及口腔黏膜中的许多小唾液腺,使得唾液分泌增加而发挥缓解口渴的作用[4] 。 因此,根据中医理论,按摩水泉穴可通过生理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唾液的分泌,缓解患者口渴感,不仅治标还治本。
古语说:“望梅止渴”,说明乌梅具有促进唾液分泌、 生津止渴等功效;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健脾补中、促进脾胃的运化功效[5];而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等功效。乌梅为主药,西洋参、甘草为辅药, 相配伍制成参梅草含漱液,直接接触口腔黏膜,从而起到缓解口渴的作用。为探讨其疗效,此课题应用穴位按摩辅助参梅草含漱液干预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一2023年4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口渴患者100例纳入研宄,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5~79岁,平均(61.3 ± 4.2)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3.2 ± 3.l)年。 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 年龄36~80岁,平均(61.7 ± 4.1) 岁; 病程5~19年, 平均病程 (13.5 ± 2.9) 年。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6]:症状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有明显的口渴感,咳痰呈粉红色泡沫样,伴有吞咽、 说话困难,食欲不振,尿少,腹部胀满;检查提示心率加速、心界扩大,肺底部有湿性哕音,颈静脉怒,肝颈静脉回流征多呈阳性。中医诊断: 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7]。心悸、口渴、气短、喘息;可伴乏力、畏冷、少尿、腹胀、厌食。舌苔白,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衰合并口渴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6-7],男女不限,病程5~20年,年龄35~80岁;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坚持治疗和随访;近期无口渴相关治疗史、无心脏手术史;若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研宄前病情控制较为理想。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有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无法交流的情况;有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存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肺栓塞等严軍心肺疾病;对治疗药物过敏;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干预后无效;自动退出研究或失访,或数据资料不完整。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温开水含漱法:将38~42 ℃的温开水放至室温,每次用量杯倒出 10 ml左右的温水并含漱温润口腔,隔2 h温开水含漱1次,或中度口渴、夜间有明显口渴感时含漱1 次,每日含漱不超过10次,干预观察4周。观察组予以穴位按摩联合参梅草含漱液含漱:患者仰卧位躺于病床,医师站于床尾,按摩患者右足时,医师左手抬起患者右足踝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夹于水泉穴,用拇指缓缓点按、揉水泉穴,力度从轻到重,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且耐受为度,按摩时长为10 min,每日3次。将乌梅5g、西洋参片1g、甘草1g溶于38~42 ℃的100 ml温开水之中,放至室温,每次用量杯倒出10 ml,并含漱温润口腔,隔2 h含漱1次,或口渴时含漱,或中度口渴、夜间有明显口渴感时含漱1次,每日含漱不超过10次,干预观察4周。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心力衰竭口渴感困扰量表评分(TDS-HF)、数字评分法(NRS)、静态全唾液流率(UWS)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TDS-HF评分:用于评估患者口渴感困扰的程度,内容包括8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5分,分值越高,代表口渴感困扰程度越深,总分分值范围为8~40分。NRS评分:用于评定患者口渴的程度。0分代表无口渴感,1~3分代表轻度口渴,4~6分代表中度口渴,7~10分代表重度口渴,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口渴感受,选择符合口渴感的分值,总分分值范围为0~10分,评分<4分代表干预方法有效。UWS:患者清水漱口后,医师用棉签吸干患者口中剩余的唾液,将事先称重的3根干棉签放置在患者舌下和两边的腮腺,嘱咐患者切勿吞咽唾液并计时,2 min后取出这3根棉签,并吸干舌面的唾液,去毛重称量后将数值除以2即为UWS 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能力6分以上代表观察组干预方法有效。
1.6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干预后患者每日基本无口渴感,对生活、工作基本无影响;有效:干预后患者口渴感有所缓解,想要喝水的次数减少;无效:干预后口渴感无改善,甚至更易口渴,对生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出现口腔病变和感染。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DS-HF NRS评分 比较2组干预前TDS-HF、NRS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2组TDS-HF、NRS评分均下降, 观察组干预后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心力衰竭患者TDS-HF NRS评分比较(例,x̄±s)
注: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2.2 UWS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比较2组干预前UW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UWS值上升,观察组干预后UWS值高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心力衰竭患者UWS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例,x̄±s)
注: 与干预前比较,1)p>0.05; 与对照组比较, 2)p<0.05。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高于对照组的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口渴感在中医归属“燥证” “口干”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津液不足和津液不布。根据中医理论,按摩水泉穴能通过生理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渴感,治标又治本。由西洋参、乌梅、甘草组成的参梅草含漱液通过含漱法直接接触口腔黏膜,能有效刺激口腔唾液腺的分泌,增加唾液,从而滋润口腔黏膜,酸甘化阴,抑制口渴。穴位按摩和参梅草含漱液含漱的干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对患者的痛苦少、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依从性,使得该干预方法更易被患者接受。
因此本课题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参梅草含漱液干预口渴感,研宄显示:观察组TDS-HF、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缓解口渴感的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囗渴感对患者生活的困扰;观察组UWS值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有利于促进唾液的分泌,促进脾胃的运化,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疗效更佳。综上,穴位按摩辅助参梅草含漱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的效果突出,能改善口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学敏. 实用针灸学:实用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9:7-20.
[2]纪中,马萍. 针刺水泉穴对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的影 响[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55.
[3]郭亚洲,杨秀芳,李秋玲,等. 按压水泉穴缓解全麻术后口 渴[J]. 护理学杂志,2010,25(12):38-39.
[4]李雪静,邢星,魏彦姝,等. 温开水涂搽喷洒口腔及按压水泉穴缓解全麻术后口干效果比较[ J]. 护理学杂志,2015, 30(12):61-63.
[5]汪欣,周艳. 耳穴贴压辅助乌梅含漱液治疗心力衰竭口渴感的临床疗效[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39(7):1503-1507.
[6]吕蓉,张琳彦,梁涛,等.心力衰竭患者超滤治疗护理的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8, 53(8):913一919.
[7]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一 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