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10kV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变用户的需求侧管理对于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10kV配网专变用户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通过分析负荷管理、能效管理以及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应用,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 10kV配网专变用户概述
10kV配网专变用户是指那些通过10千伏电力配网系统接入电力的专业变压器用户,包括工业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以及其他需要高可靠性供电的单位。该类用户本身对于用电质量及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都会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来保证电网电压稳定及运行可靠。10kV配网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用户端电能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专门的变压器用户可以通过单独的变压器与配电网络建立连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其他用户用电波动对其的负面影响,确保电力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专变用户也可依据实际用电需求灵活地对电力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与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益。
2.10kV配网专变用户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
2.1 负荷管理策略
2.1.1 峰谷电价机制
峰谷电价机制作为电价政策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对电力需求进行调控,以促进电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具体地说,该机制把一天内用电时间分为高峰时段,平段时段及低谷时段,针对不同时段电力负荷执行不同电价。高峰时段一般是用电需求最旺盛时期,电价居高不下,以此来抑制这段时间内用户用电量,进而缓解电网负荷压力;低谷时段则为用电需求较低的时段,电价较低,鼓励用户在此时段用电,充分利用电力资源。该机制可以使电力公司均衡电力供需关系、缓解峰值负荷压力、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及建设成本。
2.1.2 负荷转移与削峰填谷
负荷转移和削峰填谷作为电力系统优化管理中的重要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电力需求来均衡电力供需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负荷转移就是把用电负荷由高峰时段向低谷时段迁移,以降低高峰时段用电压力和避免电网过载。削峰填谷的策略是通过减少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和补充低谷时段的电力需求,从而使电力供应更为稳定,并确保电网的平稳运作。具体操作上,用户可采用峰谷电价机制选择低谷电价时段从事工业加热,制冷等高耗能生产活动来降低用电成本,减少高峰负荷。智能电网与需求响应的应用还为负荷转移、削峰填谷等提供技术支撑,如利用智能家居系统对家庭电器工作时间进行自动调整,或者利用实时电价信息指导用户进行用电行为调整等。
2.2 能效管理策略
2.2.1 能效提升措施
能效提升措施就是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目的的多种策略与手段。其中一般包括技术的改进,管理的优化和行为的转变。从技术改进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都可使用高效能的设备与系统,高效电机,LED照明,变频器等等,同样的功能,它们的能耗也较小。管理优化也是提高能效的核心环节。使用能源管理系统(EMS)对能源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我们能够识别并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优化整体的生产和运营流程。建筑节能改造,如改善建筑物隔热性能,采用节能门窗及智能温控系统等,还可显著减少能耗。对用户进行节约能源习惯的激励与教育,合理利用空调,适时关闭不需要的电器设备,同样可以有效地推动能效提升。政府还在这一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建立并执行节能法规,提供财政激励以及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整个社会能效的提高。
2.2.2 节能技术应用
节能技术应用就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一种做法。这类技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大到工业生产,小到日常生活都可以通过节能技术来达到高效利用能源的目的。就工业领域而言,节能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减少生产中能源的消耗。比如工业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浪费等;先进的热回收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工业废热并减少整体能耗。建筑领域中的节能技术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智能建筑管理系统(BMS)具有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时调整照明、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能力,从而极大地降低能源的浪费。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也给建筑节能带来新途径。在交通运输行业中,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推广,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施,都有助于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碳排放。
2.3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应用
2.3.1 分布式能源接入
分布式能源接入就是把分布于用户周围的小规模能源生产系统并网,或者直接向用户供电。这些分布式能源系统一般由太阳能光伏,风能,小型水电,燃料电池以及生物质能组成。分布式能源接入由于能源生产是在用电负荷附近进行,降低长距离输电损失,其最大优点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传输损耗。分布式能源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与可靠性,能源生产点的分散性减少单一故障造成大范围断电的可能性。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现代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为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提供技术支撑,实时监控、动态调节等方式将分布式能源无缝连接到传统电网中。
2.3.2 储能技术的应用
储能技术应用于现代能源系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供应及需求在时空上的不匹配,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及电网稳定性的提高。储能技术包括多种形式,如电化学储能(电池)、机械储能(抽水蓄能、飞轮)、热储能和氢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的能量密度和迅速的响应时间,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抽水蓄能等机械储能通过将低谷电价时段的水抽升至高位进行存储、高峰电价时段的水放出发电来均衡电网负荷。另外,热储能技术还通过对热能的存储与释放在工业余热利用以及建筑供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储能技术的运用也推动了分布式能源集成,将过剩的电能存储于电力需求低谷,并将其释放于需求高峰来保障能源平稳供给。将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相结合,能够对能源进行动态管理及优化调度,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及可靠性。
结束语
通过对10kV配网专变用户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实施峰谷电价机制、负荷转移与削峰填谷、能效提升措施、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10kV配网专变用户的需求侧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构建高效、稳定、绿色的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庆泽,艾茂民, 安军伟,张硕, 王佳,张家明.基于供电可靠性的10 kV配电网综合不停电作业技术探讨与实践[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24,(04):82-89.
[2]冉柱,刘洋,李晨辉.10kV配网不停电作业用旁路电缆绝缘挂板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应用,2024,65(08):142-144.
[3]程呈.探讨如何提升10kV配网电力工程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