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监测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下,监测人员需进一步研究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加强其应用范围,提高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污染监测、污染防治等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既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又能满足生态环境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出发,全面地研究与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可以探寻污染物的演变规律,而且可以提前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和方向。例如,通过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不仅能够明确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及时发现和治理污染源,而且能够评价区域空气污染传输过程,对短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精细预测,为政府制定精准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监测数据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生态环保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污染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减少污染造成的危害。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可以为环保工作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规划,提高环保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
1.2.为环境预警管理提供数据
环境监测在发现环境质量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和预警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起了环境空气监测预警预测平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平台、海洋环境预警平台等系统,并以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模式为基础,实现对环境风险的日常管理。本项目拟以广佛交界河段西南涌、芦苞涌和九曲河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HYDRO技术,构建感潮河断面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广佛交界地区“两涌”的水质预警体系,实现超限预警。在大数据时代,环境监测可以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实时追踪环境污染情况,增强环境风险预警能力,帮助管理部门快速地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进一步缩小污染的影响范围,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1.3.为回应公众关切提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增强,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环境问题常常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监督越来越积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测信息与监测数据的公开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任度,而对公众的环保诉求的回应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比如,在处理生态环境投诉的时候,执法部门可以将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证据,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及时地消除隐患。这样,就能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的效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措施
2.1.引入先进设备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已逐步走向世界先进水平。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仪器设备更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仅有200余种,而且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仪器设备的适应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已成为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应用中,监控人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设备仪器,使设备仪器的功能充分发挥,完善设备系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智能监测模式也可以被合理地运用到环境监测过程中,进一步简化当前的流程,充分发挥智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监控需求。
2.2.完善预警系统
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于生态环境的工作。所以,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需要优化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处理突发污染事件,预防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从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层面的环境监测数据纳入统一的系统,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各地区之间应密切结合,明确生态污染的实际情况,确定技术需求,建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如果某一地区发生了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要合理地运用预警方法,建立一个全面可靠的生态环境监测网,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此外,需要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现有的污染问题,正确使用监测设备,准确地掌握数据信息,为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3.应用信息技术
首先,应该在环保领域建立一个数据网络平台,与生态环境监测相结合,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一个数据库,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不同的部门、单位相互交流,互相传递信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其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共享功能,减少重复监测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做好分类工作,对现有的环境数据进行精确的分类,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功能,为数据查询提供方便,减少总体工作的难度。第四,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主要是指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化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生态环境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准确性,使数据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对生态污染做出预警,便于环保人员作出相应的反应。
2.4.展开分析评价
环境分析与评价是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监测者可运用现有的各种手段来分析现有的环境污染状况,如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分析工作,然后对其进行评价,确定不同城市范围内的土地状况、植被状况,最后将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为环保事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据的汇总与分析,重点是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其次,应尝试将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相结合,在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流程,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监测分析结果,制定符合区域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保护对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落实,发挥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数据能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环境监测设备的自动化以及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能有效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环境监测能力的持续提高能够直接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让社会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锋杰,唐新红.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当代化工研究,2024,(01):89-91.
[2]宋俊萱.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清洗世界,2023,39(12):139-141.
[3]刘晨阳.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0):82-84.
[4]房宁宁,边志明,崔静,谢振谋.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J].上海轻工业,2023,(04):62-64.
[5]李振.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