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力体制下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
何斌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斌,. 新电力体制下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J]. 电力研究,2025.6. DOI:10.12721/ccn.2025.157055.
摘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的数据大致翻了一番。所以假如按照现有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来算,届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可能达到60亿吨标准煤,电力消费也将提升到10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万亿千瓦以上,因此,电力行业正在面临着变动与改革,这种改革会导致电力系统规划也发生相应的一系列变化。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使其向着更加高效、智能、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电力体制;电力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发展
DOI:10.12721/ccn.2025.157055
基金资助:

引言

历史上,电力体制改革有三条路径,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进行改革,一种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改革,还有一种是在建设之后进行改革,国家在经过讨论后认为应该选择第一条路径,预先启动改革是比较好的方案,因为能够减少改革后的变动成本,毕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的电力建设时,难免会遇到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如果在已经建成后再进行重新规划各种电力系统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基于以上认识,国务院在2012年正式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日,既然是改革,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试点并行、总体决策等多个步骤和程序。本文为符合新的电力体制下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为后续企业的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负荷与主变容量的合理选择

在电力规划设计中,需要分析与预测中短期的电力负荷,选择出合适的主变容器,这样能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一般来说,在选择主变容器时需要进行负荷预测,通过对现阶段的历史数据进行查阅,由于经济一直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逐渐反映了对电力系统的需求,可以知道以后我国的电力容量需求会越来越高,选择的主变电容也会需要满足负荷需求,还需考虑它的运行效率、维护成本、可靠性等因素,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1]。假设某地区的电力负荷为23MW,在短期情况下(时间不超过10a),该可以选择的主变容量与台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1 可选择的主变容量与台数配置

截图1.png

通常情况下,如果主变容量过大,将增加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而过小则可能无法满足负荷需求,导致电力系统供电不足或运行不稳定。因此,需要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主变容量,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

二、电网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一)过去电网结构的不足之处

在未进行新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网结构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限制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效率[2]。比如,电网布局不尽合理,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电网建设滞后,导致电力供应不均衡,这会使该地区的供电不足或产生电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一些偏远的地方里,企业进行电网建设后就很少进行维护,一些设备已经运行多年,电网设备老化严重,这会存在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的问题[3]。此外,过去的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全区域都需要人工管理,缺乏智能化管理技术,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不够灵活和高效等等。

(二)电网结构的优化措施

针对上面问题,新的电力体制下需要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科学地规划和布局,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对于供电不足的地区,应加强电网建设,增加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数量和容量,以满足负荷需求。同时,也要避免电力资源浪费,合理调配电力资源,实现电力的均衡供应。

对于老化的电网设备,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更新,企业要及时学习新技术,采购新设备,检查并修理电力系统中老化的设施,以此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效率。现如今智能化新技术在迅速发展,电网系统也可以引入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实现电网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4]

那么,具体要怎么加强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呢?例如,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电力检测等系统安装智能电表、智能开关设备,加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等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如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力系统的预测能力和调度水平。智能化的管理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电力规划设计的优化过程中也要在意电网的输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从目前的电力发展情况来看,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当前电网的输电能力应该加强。可以通过增加输电线路、线路输电容量或者优化电网的输电结构等方式来加强,从而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5]

三、规划过程中对系统安全性的完善

在电力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安全检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来说安全检测需要对整个电力建设时涉及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测,观察是否符合预期效果,由于现如今的电力系统发展使得其复杂性越来越高,对检测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在如今电力体制的要求下,电力系统设计单位需要更完善的检测标准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监管和控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工人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穿戴保护装备,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企业也需要多个应急预案来做好准备,比如突然下雨时,应立即停工并把易进水损坏的设施移入安全地带,遇见设备突然损坏可能发生爆炸时,应以人民安全为重,让现场的人及时撤离并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另外还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等因素,在电力系统的修建前就需要想好应对措施[6]

另外,平时要常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安全员,维修员每天都要对一些设备进行巡检,平时也要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电力设备,避免违规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已经不能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所以现如今在电力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采用环保型的材料和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通过合理规划电力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优先选择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设备和材料,如高效节能电缆、环保型变压器等等。一些设备能够直接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光伏板等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这些措施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还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负荷与主变容量的选择、电网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以及系统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吕海霞.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3):91-92.

[2]罗煜.电网规划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6(03):96-99..

[3]李荣昌.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178-179.

[4]黄强.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方法研究[J]. 科技视界,2015(06):32-34.

[5]李谦.城市饱和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 电工技术,2020(05):12-17.

[6]王志国.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思路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5):97-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