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与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卢明 赵倩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卢明 赵倩倩,. 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与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 能源学报,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摘要: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注加剧,新能源技术成为现代建筑和电力工程领域内关键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能源技术在建筑和电力工程的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环境影响,并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文章详细探讨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实例,并分析了在推广这些技术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市场障碍。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文章旨在展示新能源技术的潜力与影响,提出针对当前技术和策略的改进建议,以期达到更高的能效标准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研究还探讨了新能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现代建筑;电力工程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成为了推动现代化建筑与电力工程进步的关键因素。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尤其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建筑和电力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实际效益。文章旨在深入分析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与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实际效果与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应用案例,旨在为行业提供可行的发展建议和优化方案,以促进新能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和技术革新。

二、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成为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中国,随着政府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已被广泛整合入建筑设计与运营中,显著提升了能效并减少了建筑的碳足迹。

在现代建筑应用中,太阳能技术尤为突出,不仅用于发电,还用于热能的采集和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常被安装在建筑的屋顶和墙面上,将太阳光转换为电力,供建筑内部使用或反馈至电网。太阳能热水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为建筑提供热水,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例如,北京的一些新建住宅区已全面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能源费用和环境影响[1]。地热能的应用也在中国现代建筑中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通过地热泵系统,建筑可以利用地下的恒温特性进行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温,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地热能不仅提供了一种稳定的能源供应方式,而且其运行成本低,几乎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除了太阳能和地热能,风能在一些沿海和山区的建筑项目中也开始被试验性地使用。虽然相较于太阳能和地热能,风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但其在大型商业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的潜力正逐步被挖掘。风力发电系统能在充足的风资源地区通过建筑顶部或周围的小型风力涡轮机发电,辅助建筑的能源需求[2]

新能源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方向,也响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现代建筑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为建筑用户创造了更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新能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新能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是中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它们在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能作为电力工程中的主要新能源之一,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和北部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例如,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因地形和气候条件优越,已建成数个大型风电场。这些风电场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国家电网提供了大量的清洁电力。随着风电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逐渐降低,风电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逐年提高,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之一。太阳能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如青海和宁夏,巨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正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3]。这些光伏电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电力自给能力,还通过国家电网输送至电力需求较大的城市和工业区。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普及使得太阳能电力在城市和农村居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居民可以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板,实现自产自用,余电上网。生物质能作为电力工程的补充能源,在处理农业废弃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生物质电站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燃烧或气化生成电力。这不仅帮助解决了农村地区的废弃物处理问题,还为当地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新能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将继续扩大,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也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未来,新能源将在电力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传统能源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转型。

四、新能源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尽管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多项技术和市场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和成本效益,还涉及到技术整合、能源存储、和长期运营管理等多个层面。

技术成熟度是新能源技术普及的关键挑战之一。尽管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例如,生物质发电效率不高、成本相对较大,且原料来源和处理技术还需进一步优化。地热能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开发成本高、技术要求复杂,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区域的应用。能源存储技术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另一大障碍。目前,电池存储技术(尤其是针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储能系统)的成本仍然高昂,且效率有待提升[4]。有效、经济的储能系统是平衡供需、确保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中国正在加大力度研发更高效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和流电池,以解决间歇性能源供应的问题。技术整合与系统优化也是新能源技术面临的挑战。随着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并行发展,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术集成到现有的能源系统中,优化能源流和功率配置,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要求技术上的创新,还需要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以及与传统能源系统的协调。展望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发展方向,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能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效率。同时跨行业合作,如新能源与建筑、交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能源系统的全面优化和升级[5]

虽然新能源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五、结语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建筑和电力工程中正在引领一场技术和能源变革。通过实践和研究,可以看到这些技术在提升能效、降低环境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成本问题以及系统整合的复杂性,持续的创新和政策支持正在不断推动这些障碍的克服。展望未来,新能源技术将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推动下,继续在能源系统的多个领域中扩展应用,不仅为建筑和电力行业带来革新,也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要求我们不断优化技术,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以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能源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建宇. 新能源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和展望 [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4, 32 (06): 91-93.

[2] 曹帅. 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13): 68-70.

[3]张玲. 新能源技术与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J]. 散装水泥, 2024, (02): 14-16.

[4]朱丹. 新能源接入下配网储能配置多目标自动优化方法 [J]. 自动化应用, 2024, 65 (05): 116-119.

[5]夏载军. 以新能源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的应用[C]// 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五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2024: 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