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运行中的振动问题防治处理分析
李坤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坤峰,. 汽轮机运行中的振动问题防治处理分析[J]. 动力技术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9414.
摘要: 汽轮机的振动问题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关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事项,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通过对此问题逐步深入地分析,探求背后的发生原因,并对症下药,来保障汽轮机的运行安全问题,保证汽轮机运行的连贯性,提高汽轮机设备的工作效率,最终维护电力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持续性。
关键词: 汽轮机;运行问题;振动问题;防治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9414
基金资助:

引言

汽轮机主要部件涉及转子、联轴器、气缸等,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业设备之一,在实际运行中表现为高压、高温、高速,也正是由于特殊性,使其在高速旋转运行状态下较易引发故障。其中,异常振动是汽轮机运行最为典型的故障类型,且引发异常振动的原因较多,导致对异常振动现象的分析复杂多样,诸如装置参数、油温、油质变化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振动。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技术通常结合汽轮机异常振动的实际情况和已知条件,进行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形成检修解决方案。

1汽轮机振动的相关概述

1.1汽轮机振动的概念

汽轮机振动指汽轮机的轴承等零件偏离其固定位置,导致机器内部产生的势能与动能不平衡而引起的无效运动。汽轮机振动过大会影响机油系统和冷凝器的正常运作,严重时会损坏转子,甚至会诱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汽轮机的异常振动程度可以从相位、频率、方向以及振幅等方面进行描述。

1.2汽轮机振动的危害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要求的提高,市场对设备内部零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内部零件的运行状态关系整个设备的运作。运行状态能够反映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若某个零部件存在异常,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设备故障。因此,观察机器的振动情况是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一种手段。根据既往经验,汽轮机振动的危害集中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异常振动会降低汽轮机的加热性能。汽轮机的加热性能与其蒸汽的产出体积相关,一旦汽轮机发生振动,可能增大汽轮机的气封间隙,从而影响其蒸汽产出体积,降低加热性能。第二,汽轮机异常振动会损坏动静部件和支撑部件。汽轮机的异常振动会使得动、静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导致轴端密封件、叶片、车轮等出现磨损,严重时甚至会使轴发生断裂。第三,异常振动会缩短连接组件的使用寿命。汽轮机异常振动会引起轴承、主油泵及其他部位的共振,使连接螺钉松动、基础螺栓破裂,进而导致机组瘫痪。第四,异常振动会引发系统多类故障。汽轮机振动异常会导致系统出现各方面故障问题,如调速系统故障、设备连接异常等,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汽轮机振动原因分析

2.1汽轮机的油膜失稳

油膜振动和半速涡动都会引发汽轮机设备的振动问题,半速涡动更是其中占比较大的原因。什么是半速涡动呢?当发电机转子的旋转速度跟不上第一临界转动速度的1/2时,半速涡动的现象就会出现,与此同时,这个现象会伴随着振动问题的存在一直持续到最高转速。在达到最高转速的过程中,存在的振动问题一直关联着设备的耗损问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减少设备的摩擦损耗。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想找到解决方法,必然是要弄明白油膜失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而确定其影响因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我们以这个半速涡动的过程为切入点会发现,当转子的转动速度改变的情况下,涡动的频率也会随之而变,这个特点可以作为判断半速涡动的关键因素。通过鉴别出来半速涡动的情况,避免汽轮振动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振动问题带来的危害性,油膜失稳看似复杂,实际解决方法并不困难,关联因素越多,解决的可能性也越大。

2.2动静摩擦

动静摩擦比较容易理解也更加常见,当汽轮机内部零件运行时,零件的运动、转子的转动等等运行状态,位置会发生一定的偏移,这是机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必然状态。动静是相互的,运行一段时间后,运行轨迹发生偏移,动静间隙逐渐缩小,动静轨道逐渐靠近,振动问题因此出现,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问题。零件之间由于长期运行出现了轨道的相互靠拢、相互磨损,长此下去,各个零件相互碰撞的情况频频发生,汽轮机设备剧烈震动,甚至出现了轴承的变形。内部零件一旦变形,一些问题就更加容易出现,一些故障也更加难以解决,更有甚者,造成汽轮机自身的停机。因为零件变形是长期存在且不可逆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内部零件变形往往难以更换,更有甚者是专一配套存在的零件,无法替换,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设备要么将就着变形的零件使用,要么进行维修或者停止使用。当汽轮机无法确定内部零件是否变形磨损时,如果汽轮机在未知情况下突然停机,安全隐患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估计其危险程度,往往会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将会带来深重的经济损失。

2.3转子受热弯曲变形

转子受热变形是汽轮机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受热变形导致转子轴弹力改变,进而影响转子的正常运行,转子运行失衡的同时离心相位随之发生变化。结合转子受热变形原理可知,解决方案需从转子轴弹力及离心力入手。若转子运行中轴弹力与离心力相互抵消,则转子振动幅度显著减少,对于汽轮机所造成的影响亦将降低。相反,若轴弹力与离心力未能抵消且相互叠加,则加剧转子振动。转子受热弯曲变形主要是其自身散热不良、热量过高所致。

3汽轮机振动问题防治处理

3.1油膜失稳防护

在进行汽轮机设备设计时,就应该提高轴系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的阻尼,当处于汽轮机本身的制造工艺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汽轮机本身则不会容易发生油膜失稳等常见的故障问题。汽轮机的油膜失稳问题是日常运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日常的维修防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操作要从影响油膜失稳的种种因素为切入点,做到防护工作考虑周全、面面俱到。比如,在维修工作中,可以从降低润滑油的黏连效果入手,但是这样做另一方面又会对油膜的厚度产生不利影响,很可能导致油质老化现象的出现。所以维修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简单进行的,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顾头不顾尾,只考虑解决当下的油膜失稳问题,还要考虑是否对其他方面造成更坏的影响。

3.2转子与静子之间碰摩的诊断与解决

汽轮机转子与静子之间的碰摩引起的异常振动,可以通过8种方法进行诊断和处理。第一,观察振动波形和频谱。异常振动通常表现为在频谱中出现高频分量,波形出现“削顶”现象。通过观察振动波形和频谱,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碰摩。第二,分析振动特征。碰摩引起的振动特征包括振动幅值随转速升高而增大、振动相位随转速升高而变化以及振动频率与转子固有频率相近等。分析振动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碰摩。第三,检查动静间隙。检查动静间隙的大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间隙过小或消失的情况。如果发现间隙过小或消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第四,检查转轴振动。检查转轴的振动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质量不平衡、转子弯曲或轴系失稳等问题。如果发现转轴振动过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五,检查轴承箱。检查轴承箱的工作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轴承磨损、烧瓦等问题。如果发现轴承箱存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六,调整轴封间隙。如果发现轴封间隙过小或消失,可以调整轴封间隙来解决问题。调整轴封间隙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转子的正常工作。

3.3转子受热弯曲变形故障的处理措施

针对转子受热弯曲变形所引发的异常振动而言,需从转子本身入手,通过在安装和运用过程的合理调控,避免因摩擦异常而造成转子弯曲变形。具体而言,设备的安装检修过程均应由专业人员完成,按照既定操作程序进行。如在汽轮机实际安装中,借助钢丝校准轴线辅助安装,可更为准确地完成工作。与此同时,专业人员可利用钢尺进行洼窝两侧长度测量,确保一致,复测时使用水平仪横向找平,以保证汽轮机轴承座水平符合标准要求。总体而言,汽轮机的安装至关重要,需要安装人员严格依照程序进行,且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排查机组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安装流程,使汽轮机轴承于横向及纵向均能保持平衡稳定,这也是避免转子因受力不均而发生摩擦,进而过热引发转子弯曲变形现象的有效举措。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轮机运行中较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异常振动,引发不同类型的故障现象。为此,相关企业应加强日常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振动现象,需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也需要总结分析异常振动产生原因,完善相关处理方案,最大程度提升设备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禹海斌.汽轮机运行振动危害与解决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1):83-85.

[2]曹乐康,李欣欣.汽轮机异常振动原因及处理措施[J].电动工具,2023(4):23-24.

[3]崔宇杰.电厂汽轮机振动原因与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10):122-123.

[4]吴健,吴仕奎.汽轮机高负荷振动异常分析及处理[J].内燃机与配件,2020(9):160-1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