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和潜阳安神汤单独用于抑郁共病失眠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机制探讨
许承攀 任一诺 艾珏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许承攀 任一诺 艾珏萍,. 针灸和潜阳安神汤单独用于抑郁共病失眠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机制探讨[J]. 中医研究杂志,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50.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和潜阳安神汤分别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疾病的效果及疗效差异。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对某医院精神科150例抑郁共病失眠的确诊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潜阳安神汤)和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4周)PSQI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ESS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ESS评分(4.58±1.45)分高于对照组(3.65±1.64)分,观察组患者PSQI评(4.55±0.71)分、HAMD评分(14.65±2.95)分、SAS评分(40.76±4.80)分、SDS评分(41.59±4.28)分低于对照组(8.39±1.55)分、(22.25±3.86)分、(52.65±5.15)分、(57.14±5.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症,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并降低患者的抑郁心理,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针灸抑郁失眠匹茨堡睡眠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间思睡量表
DOI:10.12721/ccn.2024.157050
基金资助: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特征的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悲伤、无助、绝望,并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或乐趣,会对人的生活方式产生负面影响。抑郁症患者常见症状为失眠、食欲不振、难以集中注意力、感到无价值或内疚,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或死亡的想法[1]。失眠作为抑郁症常见的合并症状,是因精神情绪不佳、睡眠环境较差等原因出现睡眠时间缩短、深度不够、质量改变等睡眠障碍,伴有倦怠、疲乏、心悸、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功能障碍,常此以往出现焦虑心烦、燥扰易怒或抑郁寡淡、兴趣减退等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双向关系[2]。一方面,失眠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或核心症状,高达9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失眠症状。另一方面,长期失眠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或加重。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显示,抑郁与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失眠是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抑郁症复发的预测因素之一[3]。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入细针来治疗各种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失眠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针灸可以帮助恢复阴阳平衡,改善睡眠。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以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更多氧气和营养[4]。本研究探究针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DepressionComorbidedwithInsomnia,DCI)的效果分析,以期为抑郁共病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对某医院精神科150例抑郁共病失眠的确诊患者进行研究。

(1)抑郁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患者符合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或体重变化;睡眠障碍;精力丧失或疲劳;思维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性不安或迟缓;无价值感或内疚感;反复自杀或死亡念头诊断标准即认定为抑郁症。

(2)失眠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失眠的诊断标准制定。内容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整夜觉醒次数≥2次、每次>5分钟;睡眠质量下降,主观感受睡眠质量不佳;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排除继发性失眠如呼吸相关睡眠障碍、药物或毒品滥用、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等原因。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中不寐的诊断标准,明确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或睡眠时间不足,严重乃至彻夜不寐为特征的病证。诊断依据包括: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3)共同纳入标准:年龄20岁到70岁,男女均可;符合西医失眠的诊断,符合中医不寐病的诊断;入组时PSQI评分大于7分;病程大于1个月。

(4)共同排除标准:有明确的其他精神疾患,如精神分裂症等;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血液及代谢系统等疾病者;酗酒和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或依赖者(不含安眠药);近期内计划妊娠、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在参与本治疗的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5)剔除标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急重症需采取紧急措施者。

1.2分组治疗:两组患者由相同医师团队完成临床诊治,分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对照组(服用潜阳安神汤):给予潜阳安神汤,龙骨30g,牡蛎30g,磁石30g,远志10g,酸枣仁30g,生地30g,山茱萸15g,山药15g,柴胡10g,白芍10g,丹参10g,五味子9g加水1000mL,煎至250mL,1剂/d,2次/d,7剂为1个疗程。

(2)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选取四神聪、神门(双)、三阴交(双)、太冲(双)为针灸穴位。所选穴位除四神聪外,皆依据腧穴定位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而定。四神聪穴,位于头部,百会穴前后各1寸、左右各1.5寸处,共4个穴位;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暴露穴区部位皮肤,以医用无菌棉签蘸取75%酒精,行穴区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0.25mm*13mm,0.25mm*25mm以及0.30mm*40mm无菌毫针针刺穴位,具体用针长度随穴位而定,另在神门穴主针旁近心端0.5cm处刺以0.25mm*13mm无菌毫针,以辅助电针仪通电。四神聪四穴浅刺至天部,深度15-18mm,前后两穴针刺方向与督脉循行方向逆行进针,左右两穴进针方向与膀胱经循行方向顺行针刺,手法以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为主。神门穴:直刺进针,中刺至人部,深度13-14mm,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深刺至地部,深度15-20mm,直刺进针,以平补平泻为主。太冲穴直刺0.3~0.5寸,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以柔和微酸麻感觉为度。针刺后,神门穴加电子针疗仪,刺激波形为连续波,频率为6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5-6]。针灸疗程及频率如下: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12次。

1.2 调查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的差异,评分量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匹茨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用以评定患者的睡眠水平,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是由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用于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2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根据0到4的范围评分,总分为0到84。总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SAS评分总分>50分时为焦虑,总分越高焦虑越严重。

(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SDS评分总分>53分时为抑郁,总分越高抑郁越严重

(5)日间思睡量表(TheEpworthSleepingScale,ESS):该量表为0~4分的四个评级方法,正常值为(4.50±3.30)分,分值越高思睡倾向越明显。

1.5统计分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用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入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潜阳安神汤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每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49例,年龄37.38±4.11岁,病程3.21±0.55年;对照组男31例,女44例,年龄36.93±5.08岁,病程3.74±0.6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HAMD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HAMD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HAMD评分低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HAMD评分的比较(x̄±s)

111.png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E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ESS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ESS评分的比较(x̄±s)

112.png

3 讨论

失眠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长期失眠对躯体和精神均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未得到及时的干预或控制,极易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和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与患者遗传体质、神经系统内各种递质及氨基酸水平、应激状态、所处环境、心理调节能力等有关。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以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为主,但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地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宿醉现象。中医理论中抑郁性疾病属于“情态疾病”中的“郁证”。失眠,即中医学中的“不寐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了关于“不寐”的论述,并详细描述了失眠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脑,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心神不安或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不节、情志失常、病后体虚、劳逸失调等。针灸可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其最终目的就是调节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疗或改善睡眠的目的[7-9]。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优势在于通过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调整,补虚泻实,使得经气贯通,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恢复人体自身的昼夜睡眠节律,适应大自然昼夜晨昏的周期变化,从而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针灸疗法在失眠的治疗方面应用较多,尤其是应用针刺治疗方面,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不易复发,备受临床医生和失眠患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口服西药是治疗抑郁共病失眠最常采用的手段,以该方式治疗DCI存在一系列弊端,轻者包括副作用较大、见效较慢、易复发等,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加重失眠、肥胖等不适,重者则可能进行性加重患者抑郁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健康。而针灸治疗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和多途径等独特优势,对DCI的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效果的确优于口服西药治疗。在中医理论中针灸能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首先,针灸能调和阴阳,睡眠正常时,人体维持于阴阳相对平衡状态。基于阴虚火旺、心脾两虚、胃气不和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阴阳失和,导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以证候属性为依据,对阴阳偏盛偏衰进行调节,促使机体恢复至“阴平阳秘”状态,恢复生理功能。其次,针灸可以疏通经络,针对人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属于肢节。经络与气血、脏腑密切相关,而气血失和、脏腑失调也可能引起失眠,上述病理特征均表现在经络。通过针灸不仅可调节经络,而且可维持脏腑气血平衡,进而改善睡眠。最后,针灸能扶正祛邪,扶正指扶助抗病能力,祛邪指祛除致病因素。针对失眠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某种方面是一个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针灸治疗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0-11]。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慢波睡眠及快波睡眠的各项参数值达到治疗效果的。如增加慢波睡眠时相,可延长总睡眠时间。另外还可以抑制快速眼动睡眠,抗焦虑改善精神状态,协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等。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较佳,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针灸能升高具有突触后抑制作用及阻滞突触前兴奋性递质释放的5-HT的含量,降低周围及中枢突触传递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其含量降低对促进睡眠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针灸还可以升高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的含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有研究表明针刺还可以引起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如升高促眠因子IL-1β、TNF-a、IL-6的释放来增加睡眠[12-13]。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穴引起脑内与调节睡眠有关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抑制促觉醒类神经元的激动作用,增加深慢波睡眠量,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针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症,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并降低患者的抑郁心理,治疗效果良好。但是该研究亦有不足,通过临床与失眠患者长时间的沟通中,我们发现抑郁性失眠患者大多心理上过度敏感,一部分伴有对针灸期待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甚至会对医生隐瞒或过度描述病情,导致医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一部分患者还由于自身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压抑情绪不能及时自我调整,导致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应适当增加对患者的心理调查及疏导,而使纳入的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同时,在未来的研究中也考虑把针灸疗法和心理干预疗法配合使用,以增强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尹梦萍,夏云,单生涛等.针灸疗法干预失眠共病抑郁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4):20-27.

[2] 杨明珠.探讨失眠伴抑郁焦虑的证素分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 岳鸾依,张永康.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症状中西医论治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23,54(1):26-29.

[4] 闵凡风,梅成,赵一萍等.针灸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3,45(4):685-689.

[5] 杜莉,宋孝军,李仲文等.神门、三阴交穴位配伍改善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2,42(1):13-17.

[6] 杨利华.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7] 粟胜勇,张熙,覃美相等.基于阴阳体用关系试述针灸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临床思路[J].世界中医药,2023,18(17):2519-2523.

[8] 李凯歌,隋月皎,田春等.基于“体病相关”理论探讨针灸防治抑郁障碍共病失眠[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5):227-230.

[9] 蒋芳幸,粟胜勇,张熙等.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8):219-222.

[10] 张镭潇,惠茹婷,唐羽等.针刺干预对失眠伴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271-4274.

[11] 吴倩.针灸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2] 李相君,金兰花.龙骨牡蛎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性失眠的有效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7):34-35.

[13] 杜莉.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DA、NE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