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要求,水文学分为地区水文学、地下水力学、水文化学、自来水文学、矿物沉积水文学和土壤改善水文学。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水文地质调查在工程调查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与建设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有密切的关系,对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1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应用的背景研究
建筑工程建设的前提就是对于建筑项目的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对工程施工场地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与工程施工相关的综合应用科学进行研究和认识。为城市建设、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公路、近海港口、输电和管道工程、水利和水工建筑、采矿和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综合管理,工程勘察是通过测绘、勘探、试验和综合评价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因素,为可行性评估和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这是基本建设的第一步。做好工程勘察,尤其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场地进行详细的论证,以保证工程的合理施工,使工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文地质调查也称“水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起源、分布和流向规律,决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和地表水文调查。地表水调查主要是对地下水水位变化、流向、化学成分等进行季节性调查和研究,掌握地下水的埋设状态和腐蚀性,掌握建筑物施工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预防建议。
2工程地质地下水勘察的现状
2.1对地下水勘察的重视程度不足
总的来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系统,但相应的地下水勘察工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由于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另一方面还由于实际勘察中存在主辅区分的观念,个别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地下水勘察工作,在具体勘察中未有效落实相关规范制度,从而制约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进而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2.2勘察技术水平不足
个别地区具有甲级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的单位不多,所以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技术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场勘察工作人员由于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条件进行勘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勘察依据及勘察报告缺失
由于勘察工作制度缺失及勘察意识不强,个别勘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勘察数据的获取不够全面,无法全面结合勘察数据开展地下水分析,从而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留下诸多隐患,并进一步影响到后续的工程建设。地下水勘察工作具有严谨性,勘察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全面细致地统计地下水相关的数据。但实际勘察中,个别勘察设计单位未建立完善的书面指导文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实施勘察工作,采用传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勘察工作分析会降低勘察设计质量,导致实际施工与勘察设计不符,从而制约工程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3工程勘查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明确地下水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勘察工作中,要想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需要首先明确地下水勘察内容,从而确保勘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实际开展中,需要认识到地下水勘察环节较为复杂,同时勘察范围不单单是施工区域范围,还需要对周围区域的地下水情况进行有效掌握。相应的地下水勘察需要采集完整的内容,具体涵盖地下水种类、水质特点、深度、含水层特性等。不但要包括如上的地下水直观性因素,还应当对地下水延伸路线、区域降水条件、补充途径等内容进行勘察与数据完善。这样一来,能够在接下来的勘察数据分析及评估地下水影响的过程中,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3.2加强地下水详细勘察
地下水勘察包含的内容较多,同时对勘察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要通过到位的勘察与精准的数据获取提高对工程地质的评估水平。施工范围内的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具有自身的水理特性,详细勘察过程中务必深入分析岩土体理化性质,加强研究岩土层储水性、溶水性,从而实现进一步控制地下水所带来的危害。勘察环节具体包括踏勘、初勘和详勘三大步,勘察工作者应当制定完善的地质勘察工作计划,细化地下水勘察的内容和细则,对各区域的岩土结构及地下水变化数据进行采集,继而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基础情况,实施深入的研究分析,为工程基础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完善地下水勘察制度
工程地质勘察中构建完善的勘察工作制度,有利于勘察人员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勘察工作,提高地下水勘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继而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勘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遵循国家、行业的相关规范,选用科学的勘察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加强勘察技术交底与培训,从而实现提升地下水勘察数据结果的有效性。具体进行地下水勘察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数据误差,对此,应当强化对地下水勘察工作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地下水勘察的各环节、各指标的控制,通过全过程管控降低勘察数据误差,保障勘察数据质量。企业还需要加强地下水勘察人员的考核力度,全面考核勘察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实施末位淘汰制考核方式提升勘察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3.4加强对水文地质的评估
有效评估水文地质有利于及时发展工程岩土层中存在的地下水隐患问题,并采取优化措施进行处理,提高工程区域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当前,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建立水文地质评估模型,在模型中输入地下水、岩土性质等信息,通过准确地计算进一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为地质评估及灾害预防提供参考。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和权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升评估体系的实用价值。
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前提,在这一部分当中水文地质又是地质勘查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各方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水文地质对工程施工的危害和影响,在工程现场的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工程周围的水文相关情况,并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研究时应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地下水状况,确保潜水位处于正常水平,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工程地质勘查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葛金玲.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5):44-45.
[2]江海.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