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薛志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薛志玲,. 新课改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 生物技术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着眼于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针对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准不高、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预习效果、点燃学习热情、突破教学难点、开发融合教学和拓展课程资源等策略,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合理利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整合;探究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基金资助: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多种教育教学软件如腾讯教育、讯飞教育云、阿里钉钉等应运而生。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等,教育信息化开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高中生物学科抓住机遇,积极改革创新,实现教育数字化,并展开混合式教学。生物学科复杂多样,某些知识点难以用文字呈现,因此需要信息技术辅助。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后的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探索和实践生物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等方式,高中生可以获取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并能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海量资源。该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还能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开展或接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模拟预测和创新设计,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整合策略

(一)拓展生物教学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到来,为学科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现阶段多媒体教学、5G网络课堂、智慧课堂、云课堂等,信息技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难度逐渐增加,知识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使学生的学习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究生物奥秘的兴趣,甚至觉得生物学科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二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学习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建立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现阶段生物学科活动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符合高中生学习需求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资源解决传统备课中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困难的问题。利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融合。同时,借助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综合对比教材,整理大单元教学资源,丰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育工具的便利和高效性,组织多样化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参与网络直播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科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升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促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使他们能够以更直观、互动的方式探索生物学知识。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平面显示器、多媒体演示和生物模拟软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生物概念以图像、动画和模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也能通过在线数据库、虚拟实验室和交互式学习平台获取实际的生物数据和实验结果,参与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这种整合策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信息技术能力。比如在学习DNA知识时,使用生物模拟软件,让学生参与模拟DNA复制的过程,仔细观察DNA双螺旋的解开、配对碱基和复制过程,并通过虚拟实验室分析复制后的DNA链,从而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通过在线数据库查询和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数据,探索基因的功能和演化,有效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检索能力。并且,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参与讨论和合作项目,与其他学生分享实际生物案例和研究成果,经过在线讨论或视频会议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和启发,不仅能够扩展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师来说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学习本学科知识,另外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音频录制剪辑、网络资源的收集、各种教学软件的运用等。在教育信息化大趋势下,不仅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成长提供平台,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能力,让教师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新型教师。其次,教师通过使用各种网络平台,建立了高效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教育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可以实时快速分享到每位教师手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水平密切相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和研修平台,整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另外,教师自己平时也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一定途径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例如,观摩相关优秀的教学案例,在评价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将优秀有价值的部分应用于日常教学,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在生活中可以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自主学习相关课程,这样不仅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生物发展现状,而且有利于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新动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征、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有效教学。例如:在讲解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中的呼吸作用原理时,根据章节特点,面对知识点比较多,知识比较抽象,涉及一定的计算等,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解上都会出现一定问题。我们知道如果单纯讲解课本知识效率很低,若想冲出这个困境,这时候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小视频的辅助。课件可以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进行分步骤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每一步的过程和特点,然后结合动图和板书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作用。课件中利用颜色鲜明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以此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通过利用视频的动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活动不足的限制,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生物学科多样化课堂活动的组织入手,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高效预习,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搭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搭建教学资源库,并通过线上加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蓉,张弘.宿迁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标准的研究:以中职语文课程为例[J].职业,2022(6):3.

[2]孔娴.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11):2.

[3]卓月卿.高中生物建构教、学、评信息化体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4):146-1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