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子色谱法简述
当前,离子色谱法主要涵盖三种类型:离子排斥色谱(HPIEC)、离子交换色谱(HPIC)和离子色谱(MPIC)。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离子色谱在分析阴离子方面表现卓越,能在8分钟内连续分析μg/L至mg/L浓度的离子,对大规模离子含量检测尤为适用。在阴离子分析领域,离子色谱已成为首选技术,尤其在检测F-、Cl-、NO3-、CIO2-等阴离子时效果显著。
离子色谱法的基线信噪比通过抑制柱的使用得到显著提升。在水溶液中,导电离子的高检测灵敏度有效降低了化学成分的干扰。在适宜的流动相pH值下,分析物的分离效果更为理想,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ICS-90型离子色谱仪在实验过程中泵压力表现稳定,但实验结束后可能出现轻微下降。及时排除系统内的气泡是维持压力稳定的关键。此外,进样浓度与色谱峰成正比,因此在检测限边缘时,应选用稍高浓度的标样以避免峰形漂移。使用离子色谱法时,还需注意避免淋洗液与空气的接触,以减少CO2溶解对洗脱液组成和浓度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淋洗液浓度条件优化
低比例淋洗液条件下,色谱分离效果更为理想。溶质的保留能力和选择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其价态、极化疏水性等特性。通常,溶质所含电荷越多,其半径越大,则选择性越强。此外,水离子结构的氢键效应和静电相互作用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淋洗液浓度在可控范围内降低时,能够提升被测溶液的竞争力,从而优化检测效果。
3、进样量条件的考量
在氯酸盐和次氯酸盐的测定中,进样量的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增加进样量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但这也可能带来系统死体积增大的问题。相对而言,较小的进样量能够缩短样品保留时间,加速样品离子的出峰。在直接进样时,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柱容量共同决定了上样体积的上限。增加进样体积时,除了考虑柱容量,还需注意水负峰的增大。考虑到色谱柱基线噪声的降低和检测器的灵敏度,单纯增加进样量体积对离子检测的优化效果并不明显。
在氯酸盐和次氯酸盐的混标实验中,虽然优点显著,但也存在缺点。特别是当两种物质在某一时刻可能相互影响时,特别是在双进样的情况下,选择保留或删减某个进样可能会导致R值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根据国家标准,两者的R值都应保持在99.9%以上,这是实验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重点。然而,如果使用单标进样,氯酸盐的R值会有显著提升。因此,当离子体系较为接近时,采用混标可能会对精密度产生一定影响。
4、ICS90A离子色谱仪测定硝酸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4.1 玻璃器皿的清洗挑战
当玻璃器皿清洗不彻底,残留有硝酸盐或其他无机阴离子时,这些杂质会在测定过程中产生干扰峰,使得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偏高。为确保ICS90A离子色谱仪测定硝酸盐的准确性,必须确保所使用的玻璃器皿无硝酸根污染。若玻璃器皿曾经使用洗涤剂、铬酸洗液、稀盐酸或稀硝酸等溶液浸泡,必须彻底清洗以避免残留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4.2 试验用水与试剂的纯度问题
试验用水的电导率是影响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若试验用水过滤不彻底,背景电导过高,会导致硝酸盐测定结果偏低。同时,测试中所用试剂(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纯度也至关重要。若药品纯度不够,会导致淋洗液基线不平稳,背景电导值异常,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3 分析仪器环境要求
ICS90A离子色谱仪作为精密的分析仪器,对环境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分子台的平整度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确保分析仪器所处的环境满足其运行要求。
4.4 分析仪器故障应对
在测试样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仪器故障,如主机运行声音过大、开机后压力上不去、基线呈锯齿形波动、峰形变宽和分裂、抑制器漏液等。这些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及时排查并修复,以确保ICS90A离子色谱仪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硝酸盐的测定工作。
4.5 分析人员的操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ICS90A离子色谱仪的精密性要求分析人员在操作时必须细致入微。任何微小的操作差异,如氮气供应不足、淋洗液用量不准确、标准曲线线性不良、水样预处理不彻底或积分时间与保留时间设置不当等,都可能对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5、相关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5.1 玻璃器皿污染问题的处理
为了有效处理玻璃器皿的污染问题,推荐使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经过多次清洗后,再用纯净水反复冲洗并晾干备用。这样可以确保玻璃器皿的清洁度,减少杂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5.2 试验用水与药品纯度问题的处理
为了避免背景电导过高影响测定结果,建议每三个月更换纯水过滤包,并使用当天制备的纯水。在使用纯水之前,应先使用电导率仪对其电导进行检测,确保无异常后方可进行药品配制和样品稀释。对于配置淋洗液的固体药品(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选择优级纯(GR)的试剂,以保证其纯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5.3 仪器所处环境问题的处理
离子色谱仪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应将其放置在独立、平整、牢固的操作台上,以减少振动对仪器的影响。由于ICS90A离子色谱仪没有配备柱温箱,室温过低可能会导致管路流通不畅和泵压过高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室内安装空调,将室温调节在20℃―30℃之间,并保持湿度在30%―75%之间,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5.4 仪器本身故障的处理
① 处理主机嗡嗡声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若氮气气源已开启且程序运行正常,但主机发出嗡嗡声,首先检查仪器是否平稳放置,并观察周围是否有其他物品与其发生共振。如果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应仔细检查主机泵头和螺丝是否有松动或脱落,并及时进行紧固。
② 解决泵压异常问题
当仪器开机后,泵压仅维持在20psi左右(正常泵压应为1800―2300psi)时,应首先检查泵下方的管路是否有液体流动。若无液体流动,应通过软件设置关闭泵,并轻轻逆时针拧松泵头上的黑色圆钮,直到看到管路内有液体流动且旋钮连接处有流体滴落,然后再反方向拧紧。重新打开泵时,压力应恢复正常。
③ 处理基线波动问题
采集基线时,在背景电导正常(19―21μS/cm)的情况下,若基线呈锯齿形状波动,这通常是由于淋洗液中存在气泡所致。此时,应使用氮气或氩气对淋洗液进行脱气处理,然后继续使用。
④ 解决峰变宽或分裂问题
在测定过程中,如果出现峰变宽或分裂(出现双峰)的情况,这通常与分离柱的性能有关。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直径小于100μm的玻璃细珠填充分离柱,以改善分离效率。如果效果不佳,应及时更换分离柱。
结束语
结论与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几个关键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对提高检测水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突显了本次实验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它们不仅为我们在离子色谱分析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强调了分析人员在掌握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方面的重要性。、准确的数据,为水质监测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启淳. 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轻工科技,2020, 36(06): 12-13.
[2] 全合华,徐霁,李其秀. 离子色谱法在饮水水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20 (15):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