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核电厂低压配电柜适配器绝缘低根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董磊 张猛 南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董磊 张猛 南杨,. 某核电厂低压配电柜适配器绝缘低根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核工业与技术,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摘要: 某核电厂低压交流配电盘突发母线短路故障导致整盘失电,结合现场设备设计及故障现场,初步判定配电盘故障原因为母线绝缘低下导致爬电距离击穿,对母线短路截面进行近一步分析,发现配电盘设备在日常运行中有部分二乙基次膦酸铝析出,同时,环境潮湿近一步导致析出物固化,最终降低配电盘母线爬电距离,导致短路停盘。为避免该故障再次发生,对所有配电盘柜进行防潮封堵,避免潮气进入,同时,在改造盘柜内部供电,加装电加热器,保证盘柜干燥。
关键词: 母线短路;析出物;爬电距离;防潮封堵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基金资助:

2015年6月29日,调试人员对泵站LKG(380V系统)配电盘准备送电前检查发现绝缘较低为0.1MΩ,经检查该配电盘抽屉的电源适配器较为潮湿,进行干燥处理后,测试绝缘均达到0.6MΩ,送电5分钟后中压开关跳闸,检查发现配电盘四个抽屉的分支母线和适配器发生相间击穿短路,设备冒烟,同时发现烧蚀截面有白色析出物。本文对该事件进行了根本原因分析。

1.  设备简介

核电厂常规岛(CI)、核岛(NI)低压配电柜均采用西门子公司SIVACON S8型的配电柜,BOP(电站配套设施)低压配电柜的型号为SIVACON 8PV。这些配电柜均采用模块化[1]设计,具有安全性高、节省安装空间以及便于维修等特点。其中BOP低压配电柜的到货时间要早于NI/CI,且型号不同。低压配电柜组成的供配电网络是核电站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核电站负荷提供380V以及220V电源。电源适配器又是380V配电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380V电源进行二次分配。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影响分析 

核电站临近海边,其年平均气温22.3℃。最热的月(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的月(1月)平均气温14.2℃。湿度最大可到100%,一般在降雨集中的4-9月出现的较多,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核电厂配电盘安装期间,配电室空调、加热器等设施并未可用,包括配电柜电缆孔洞以及房间出入口等也未实施与外界隔离,从安装到后来适配器出现白色析出物期间,设备所处的环境与外部大气环境相同。核电厂环境温度10℃~35℃,湿度20%~100%的区间范围内。

设备运行维修手册(EOMM)中对NI/CI配电柜的存储环境:环境温度-25℃~55℃,其中40℃时要求湿度在50%以下,20℃时,湿度在90%以下。BOP的存储要求范围更宽-25℃~70℃,25℃最大湿度在95%以下。对比国标GB7251.1-2013要求:温度在-25℃~40℃,且24小时内的平均温度不能超过35℃。对湿度的要求40℃时要求湿度在50%以下,20℃时,湿度在90%满足需求。

表1  EOMM中对于配电柜的环境温度要求114.png

2.2 析出物定性分析

2.1   

2.2.1 成分分析

现场采集部分烧死截面的白色析出物送到波普实验室进行物质分析,发现该析出物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二乙基次膦酸铝(OP)含量最多,占比高达72.1%,水分占比25.9%,其余还有部分氧化物,具体成分见表2。

表2 白色析出物成分分析115.png

2.2.2  析出物的形成分析

对低压交流配电盘设备分别在45℃/95%湿度以及70℃/75%湿度下进行1000h湿热试验[2]。 试验目的:比较不同条件下出现析出物的时间,推断引起失效的主要环境因素;考察实验室析出物与实际环境析出物成分是否相同。通过试验发现析出物的出现主要与环境的湿度有关。在实验室条件下主要的物质迁移过程在4到5周时间内完成,在这个时期之后只有极低比例的部分物质迁移,实验室条件为70℃/75%。试样在欧洲环境条件下没有发生或发生极低的物质迁移(当地实验室的湿度估计为40%到60%)。

2.2.3  析出物的绝缘电阻变化分析

通过对析出物进行同流试验,测量其绝缘电阻变化情况,发现BOP板在两种试验状态下绝缘电阻变化不大,且保持了较高的绝缘水平;新备件体积电阻下降较大,且不可逆;新备件样品不清洁处理,其绝缘电阻在600h后就会降到1MΩ以下;新备件每100h清洁后与清洁前的电阻对比,其绝缘电阻上升并不显著,且现场难以做到定期(如100h)对适配器进行清洁烘干。对比绝缘电阻的变化,将析出物涂抹至设备表面测量其的导电性性能变化具体结果如下。

表3 析出物导电性能变化情况116.png

通过试验发现,涂抹前板件绝缘电阻正常,满足要求;涂抹后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均下降显著,表面电阻已不合格;100h吸潮后,其体积电阻近一步降低,已达不到标准要求。通过试验可以得知,白色析出物极易受潮;且白色粉末具有较强的导电性能;在白色粉末受潮后也导电性能下降不大;对设备进行烘干处理,发现绝缘性能未有大幅提升,说明白色析出物受潮后难以自恢复(锁水性能较好)。

通过对比发现,由于NI/CI配电盘适配器的材质存在缺陷,易发生水解[3],导致阻燃剂向适配器表面进行迁移,且析出物极易受潮并且导电性能较强,造成适配器绝缘电阻大幅下降。当适配器接线处的析出物将5mm高的爬电间隔填满时,其爬电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造成配电盘的适配器发生短路

通过事件逻辑分析可得,相间击穿是因为该配电柜适配器材质存在缺陷,有大量的析出物,导致绝缘降低(爬电距离不满足标准要求);NI/CI板件材质存在缺陷是造成设备故障及绝缘低的根本原因;同时,现场环境湿度较大是本次事件的促成因素。

3 改进措施

根据事故的根本原因可知,ABB的配电盘的材质本身存在缺陷,在长时间潮湿环境下会出现导电析出物,最终导致爬电距离减少。建议电站全部更换NI/CI S8型低压配电柜的适配器,同时,更换后的适配器厂家应提供湿热试验报告。在后续的配电盘维修过程中,将绝缘测量的范围扩大到配电盘上下游,测量电压提升至2500V档,及时发现配电盘绝缘异常。

针对环境湿度大的问题,对开关柜、电缆沟进行防潮封堵,避免潮气沿此路径侵入,同时可以阻止导电析出物出现;同时,在设备运行房间建立相对密封的环境,并安装抽湿设备,将现场环境湿度控制在60%以下;保持环境干燥。

在核电机组大修过程中,定期检查配电柜绝缘,当绝缘电阻小于1M时,对适配器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烘干直至绝缘重新恢复到1M以上;对于停电时间在一周以内,停电时需投入加热器,对于停电时间大于一周以上的,在投入加热器的同时还需要添加防潮剂以避免潮气侵蚀[4]

4 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由于NI/CI配电盘适配器的材质存在缺陷,易发生水解,导致阻燃剂向适配器表面进行迁移,且析出物极易受潮并且导电性能较强,造成适配器绝缘电阻大幅下降。当适配器接线处的析出物将5mm高的爬电间隔填满时,其爬电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最终造成配电盘的适配器发生短路。

参考文献

[1] 张尔明.变压器绝缘水平下降原因及其处理办法[J].通信电源技术,1996,08(4):15-17.

[2] 宋明钰,王振羽,薄岩,赵卓,陈宏.水电站提高并保持封闭母线绝缘水平方法实证分析[J].粘接,2020,12(2):168-171.

[3] 刘继.高压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选择和绝缘配合[J].中国电力,2016,01(17):266-267.

[4] 李运平.浅析按电缆的绝缘水平选择电缆的额定电压[J].煤炭科技,2001,12(25):53-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