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
杨福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福威,. 信息技术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J]. 生物技术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摘要: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学,如果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多信息化技术来创新发展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然发展的多样性,收获的良好的学习体验,形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学习水平。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物教学;信息技术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基金资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高中生物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更应积极拥抱信息技术,探索教学优化策略。信息技术不仅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还使得生物知识更加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开放地教学环境

高中生物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让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教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相关实验时,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实验要以引导为主,不能严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要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探索,并且要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猜测滤纸的色彩和宽度,通过探索科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项辅助教学手段,是无法完全替代课堂教学的,特别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来完成实验的学习。

二、提供直观情境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情境,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生物知识,直观地了解生物课本中所提到的那些抽象性的生物概念,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从比较微观的细胞到更加宏观的生态链,教材中都没有足够的辅助资料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更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生物知识,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告诉学生细胞包含哪些东西,是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的,而且学生也会感觉比较枯燥,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记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也不能充分了解到细胞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及之间的区别,如果学生没有清晰地辨析到二者的概念和结构,就更加没有办法准确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视频或者动画,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真正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细胞的具体特征,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生物知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之处,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与教师进行沟通,方便教师一对一地为学生进行解答困惑。

三、加强课程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课程设计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物学案例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在讲解基因表达调控时,可以引入近年来关于基因沉默和基因过表达的研究成果。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在疾病治疗、作物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而加深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和在线实验模拟等方式,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具象化。比如,在讲述细胞分裂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细胞分裂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染色体如何排列、如何分离,以及细胞如何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机制。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生理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还应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环境问题,拓展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生物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未来,教师要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具备生物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模式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3):143-145.

[2]刘丽霞.借助教学助手整合生物课程资源,促进智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