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专项技能的综合素养人才。职业院校通过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可实现学校、社会、企业间的联结,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定向人才。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受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基于此,职业院校需加大英语教学创新与改革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短板
(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通过日常英语教学实践观察可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加之受外在环境影响,因缺乏英语应用环境、交流环境,学生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无法将所学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完成听力任务,更无法以完整句式规范表达。另一方面,学生阅读能力、翻译能力不高。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单词积累不够,对于语法知识点习惯运用死记硬背式学习方法记忆,缺乏文字灵活处理能力。在遇到复杂英语词句时,不能精准分析句子结构、含义等,还需进一步加强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各项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积累的正向学习经验有限,久而久之,缺乏英语学习信心,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若教师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会降低教学灵活性,亦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部分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过于凸显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影响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或者,因未充分践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加之课堂结构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不乐于参与到交流中,降低了整体教学成效。此外,部分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学法或者语法翻译法。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解释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翻译英语长句、难句等,学生缺少课堂练习时间。学生无法将掌握的英语知识熟练应用到日常交流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知识迁移力,继而降低英语教学成效。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一)明晰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多将英语教学目标限定在完成学生等级考试成绩方面。因此种理念存在偏差,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即便学生取得考试高分,但英语运用能力不高,出现哑巴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重在应用。受生活环境影响,部分学生毕业后长时间不应用英语知识,在运用英语时出现听不懂、说不出的状态。基于此,职业教育在创新解决方法时,需从教学目标入手,突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职业院校可立足职业教育目标,在产教融合、产学融合背景下,着重锻炼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结合学生专业有导向性的扩展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内容,使英语知识能服务于学生的后续就业。通过着重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合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逐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填充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可从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样化因素入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突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通过从互联网平台搜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引领了学生了解多元的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包容性,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视角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此外,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结合时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学生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基础上,不可崇洋媚外,要合理利用他国文化服务于自身发展,并为传承与弘扬本国文化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发现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文化自信心,坚定学好专业、建设祖国的决心。
二是教师要善于整合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英语教学元素。教师可积极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辅助学生高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若学生自主查找网络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辨别网络信息,审慎选择相关资料,去芜存菁,高效地进行英语课程学习。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具有较大差异。网络时代背景下,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发展方向等各有不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发挥自身引领作用,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培养,挖掘学生英语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将触角延伸到学科教学中。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也应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价值,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前,教师要注重进行教学设计,有意识、系统化地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合理应用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教师可明晰教学框架,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英语学习。
二是实施模块教学。为突出教学活动针对性,教师可从学生学习层次入手,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实施模块化教学。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将学生细化为各个学习小组,为各小组成员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问候与自我介绍”课程时,教师可将整个教学过程细化为听说模块、写作模块、阅读模块。在听说模块中,安排各小组成员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或者由学生将生命中重要的朋友、家人介绍给师生。在写作模块中,学生可结合自身选择的职业,合理设计入职卡片或者撰写自荐信。在阅读模块,教师可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两篇与职业礼仪相关的文章展开阅读,为学生后续顺利融入就业环境奠定基础。
三是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知识迁移力、运用能力。一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中多开口、勤交流,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组织一些趣味化的交流活动,增加学生表达机会。通过频繁地应用英语知识,可让学生用英语知识服务于自身的交流与表达,丰富学生交流体验与感知,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英语教师需从“重理论、轻实践”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在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引领学生表达与交流,继而辅助学生将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而合理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需英语教师积极转变英语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并引入信息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继而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邱春冀.高职英语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探究[J].英语广场,2021(16):97-100.
[2]刘培霞.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师,2019(36):126.
[3]贾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智库时代,2019(50):218-219.
[4]陈杰.基于职业教育的高校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