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状
1、人员不足,智慧化程度不高,同时段管理只能局部覆盖
目前,杭州机场飞行区管理中心在对车辆、人员、设施设备等的管理,以及对航班运行保障的监管中,仍然使用人员现场监管及处理的方法,在偌大的飞行区内,人员管理数量无法有效同航班增长量协同增长,因此暴露出人工监管作业存在顾此失彼,无法有效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的弊端,长此以往,会导致飞行区管理存在真空地带,运行安全漏洞风险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飞行区内管理工作,一线监管作业记录台账及日常工作单据仍为手工填写纸质单据,不但导致日常工作当中需要携带大量纸质单据,而且手工填写单据容易导致信息的错误偏差,存在信息填报错误的风险。综上所述,面对日益繁忙的飞行区管理工作,若不能有效地进行智慧化提升及应用,将对飞行区安全运行形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2、各类信息集成度不高,可视化程度欠缺
在一线的飞行区监管人员,对于航班运行的动态信息无法有效及时地掌握,仍需要通过机坪内办公室的固定端电脑查询方可获得相关信息,费时费力,容易造成信息查询的不及时,存在保障航班的滞后性的风险。飞行区内车辆、人员、设施设备众多,相关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导致在日常飞行区管理中,无法精确高效地查找车辆、人员、设施设的相关责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飞行区管理人力资源浪费,事倍功半。
与此同时,随着飞行区内不停航施工的开展,飞行区内航空器运行路线同车辆运行路线不断变化,但此类变化均以文字及纸面发布,无法呈现在二维平面图层上,飞行区内各类变动不能直观感受了解。
二、 智能集成平台
在立足杭州机场飞行区现状,考察背景首都国际机场和宁波机场智能集成平台基础上,杭州机场飞行区管理中心开发出《飞行区智能运行平台》系统,以满足新形势下运行保障需求。在此套系统中,以飞行区运行管理数据库为核心,构建基础平台,整合飞行区管理中心的各项职能,实现飞行区监管、助航灯光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停航管理、施工管理、航行通告管理、9s管理、资质管理、资源管理、文档管理、外包管理)等模块各项日常工作智慧化。结合地理信息以及可视化的技术,将上述业务功能有机的整合,集成现有系统相关数据,打造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并展示整个飞行区运行态势,提高飞行区安全运行水平,辅助管理人员调度指挥决策,为飞行区的有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整体架构
(1)系统分为终端层、应用层、数据层。
(2)终端层包括PC机、手持终端(pad)。手持终端通过安装的移动APP,实现飞行区现场作业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业务需求;PC机放置于中心及飞行区各办公室,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对应用层服务及数据层的访问管理。
(3)应用层包括飞行区监管、助航灯光管理、各类综合业务管理等各有智慧化需求的一线科室,实现飞行区运行一体化管理需求。
(4)数据层的数据包括航班数据、航空器数据、鸟情数据、助航灯光数据、道面数据、相关人员数据等,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源。
2、系统网络(包括端口)
此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的运行会涉及到航班信息等敏感数据,故此智能集成平台系统PC端应用模块部署在机场的办公网中,外网不得登录连接;而PAD端专用APP端则采用无线网络运营商定向APN方式接入此系统,从而确保整体运行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从源头杜绝信息泄露和被侵入的风险。
3、具体应用层面
(1)数据库
负责飞行区全局数据的管理。整个飞行区运营的数据中心。管理、存储对飞行区每日运行至关重要的所有数据,特别是航班数据、资源数据、运行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历史数据等。这些数据可被授权的系统用户、子系统使用。
(2)PAD端应用
根据一线实际工作需求,开发相关功能模块,针对飞行区监管室、助航灯光室以及综合管理科室的日常工作内容,制定出相应模块下对应的工作子模块。一方面,PAD端应用程序可以将各科室一线业务工作进行电子化,另一方面,PAD端应用程序可以将大量的后台数据库连接投送至PAD端应用程序中展现,方便一线作业人员在需要时可以及时查阅相关数据及文档,告别了原先查阅纸质文档及数据库的繁琐与不便。此外,该应用程序中,通过飞行区场务室PC端应用提交的不停航施工报告,其它登录用户便可以实时查看飞行区内不停航施工区域及时间范围,将飞行区内相关施工二维展示在平台图上,实现飞行内施工的可视化管理。以飞行区监管室为例,在PAD端应用程序内设立了日常巡视检查、事件调查、机坪违章3个日常工作模块,并设置了内场车辆、内场人员、文档查询、航班动态、可视化管理5个数据库模块,涵盖了飞行区监管室一线工作人员电子化办公和数据高效便捷查阅的功能。
(3)PC端应用
在PC端应用中,根据不同科室需求,设立了飞行区监管室、灯光管理、场面监控等6个模块,相应科室后台工作人员根据账号登录,开展日常工作。以飞行区监管室模块为例,PC端的应用程序中,改变了原先纸质台账及信息集成度不够的情况,将诸如无动力设备申请、非机动车辆牌照申领等日常后台工作流程电子化,并在PC端设置了日常台账查阅、内场车辆数据库、内场作业人员数据库、违章数据库等子模块,便于对日常工作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也可以对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更新、修正、查阅。PC端应用程序的使用,不仅大大简化了后台日常的工作流程,也便于一线工作人员根据后台数据在日常工作中查阅相关人员、车辆、违章等数据资料。
三、 结束语
《飞行区智能运行平台》系统的开发和投运,是通过智慧化技术将飞行区日常工作进行简化和集成,通过数据库、应用软件,将众多复杂的数据进行整合简化,缓解了杭州机场高速增长的航班运行保障安全风险,提升了飞行区内车辆、人员、设施设备数据的集成度。
作者简介:陈晶晶(1992.12--)男,浙江绍兴人,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智慧化新技术在飞行区的应用。